摘 要:本文对目前国内外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和总结, 主要介绍了乐观的概念、研究焦点、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乐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1 乐观的概念
在20世纪40年代以格兰特、马斯洛、塞利格曼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推动下,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诸多心理学研究领域新的概念,如自我调节、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希望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展开了大量对乐观心理的研究,也提出了对乐观概念的不同定义。Scheier认为乐观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种特质总是倾向于好事情会比坏事情更容易发生,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会不断调整自己,尽可能去实现目标,提出了气质性乐观的概念;Seligman则认为乐观并不是人人普遍具有的人格特质,它是个体对事件发生后归因分析时呈现出的不同倾向,是一种解释风格,他将乐观定义为个体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追溯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综观目前关于乐观的应用研究理论基础,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的是气质性乐观的定义,也是以此作为基础开展乐观心理结构的研究。
2 目前乐观的研究焦点
国内外目前关于乐观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乐观与个体身体和心理健康、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乐观与自尊、乐观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等方面,另外对于乐观的测评和测量方法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领域。目前乐观研究的结果都表明,乐观不仅能够促进生理健康,而且也有利于生理健康,乐观有助于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增强个体的心理能量,乐观者生活、事业和爱情的成功率更高,其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更强;国内的研究成果表明,乐观与个体的自尊有着密切的关系,乐观的人有着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自我肯定,同时具有较低的自我否定。
关于乐观测评与测量方法的研究,目前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测量方法是Scheier和Carver编制的生活定向测验及其修订版,虽然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对象群体、研究选取的心理模型结构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原因,在国外乐观研究领域取得巨大影响力的生活定向测验及其修订版,在国内并没有实现良好的测量结果,信度和效度较低。国内研究者虽然结合研究对象,改变或重新编制了乐观测评工具,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在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中得到实证。
3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
(1)研究对象:从职业性质的群体分类来看,国内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学生、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政府公务员、下岗人员等。被研究最多的职业群体是学生,然后是教师,再次是医护人员。而学生当中的大学生群体是被研究最多的。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引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中,认为自己"时常感到较强的竞争压力"的同学占72%,而"经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担优"的占61.3%。他们普遍反映"自己最大苦恼是找不到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见,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考试面前,心理上存在着较强的压力和紧张感。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环境不适应;自我认知心理的不适应;人际交往心理障碍;青春期心理问题;性格与人格的心理不适应障碍;理想与现实脱节的心理困惑。
6 关于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乐观与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Schweitzer的研究证明了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国内的研究者在探讨大学生乐观倾向水平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Gregory和Hatchett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乐观与任务定向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情绪定向的应对方式,转移、逃避等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一项对下岗妇女的调查研究也表明,乐观还是一种应对失业危机和重要个人能力,高乐观倾向的妇女更能将个人因素与造成失业的原因分离开来。
在国内的研究中,华南师范大学的温娟娟,探讨了气质性乐观和解释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对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郝霞,通过从幽默风格、气质性乐观两方面研究对比香港大学生和内蒙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天津师范大学的李逸龙,研究了乐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通过实证验证了乐观对工作绩效的中介和调节机制。
7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1)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假设,采用建立模型和问卷形式进行研究是目前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思路和方式,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还没有研究者利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乐观主义理论来研究乐观主义与个人或群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二、按照传统理论,分别从气质性乐观或解释风格来研究乐观,鲜有研究者考虑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共同作用;第三、模型与假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2)未来研究的方向:目前关于乐观的研究和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针对乐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更加缺乏,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当前关于乐观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气质性乐观论和解释风格论,目前的研究者大多倾向于并采用气质性乐观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大量研究。个人认为,两种理论取向其实并不矛盾,乐观这一心理气质,不仅与个体的遗传、性格等先天所具备的特质有关,还与个体的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学历层次、年龄阅历等外部因素有关,夸大或忽视任何一方面,来探讨乐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不全面的,应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分析,统一于乐观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
在测量方法上,当前研究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大多是自陈量表,但由于乐观自身的特点和不同量表的局限性,易使结果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同时测量信度和效度需要根据群体性质的不同来验证。乐观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部分,需要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探讨,除了借鉴采用心理学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之外,寻求
新的研究方法来推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乐观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成才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研究结果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乐观及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拓展,不仅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康人格的培养,更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Scheier M F, Carver C S. Effects of optimism o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Theoretical overview and empirical update.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992, 16: 210~228
作者简介:李蓓(1981-),女,汉,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西安石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乐观主义与心理危机。
作者简介:郑林科(1957-),男,汉,陕西宝鸡人。心理学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