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浅析素质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实现

2015-09-10 0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公办学校相比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者应该了解并顺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在高校教育的初期转变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思路,提高素质教育在整体思政教育中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发生改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独立学院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
  独立学院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仅仅走过了十多年的时间,然而,就在这快速扩张的背后,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在轰轰烈烈“造大学”的过程里,一些学院将主要精力及财力都用在了盖大楼和请大师之上,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最紧迫、最重要的环节却往往被忽视。也有一些把老牌重点大学的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全盘照搬照抄,简单效仿,他们忽视了一个客观事实------独立学院的学生与重点高校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具有特殊性。
  1、自身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对自身定位不是十分明确。学习成绩不突出,得不到周围环境的关注,从而在学生内心中产生了极度的自我否定情绪,不够自信、不愿意付出努力。“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主要表现为心理落差感较明显,或者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 “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似乎“读大学”只是人生中必备的一步,至于如何走好这一步,很多人并没有心理预期和具体规划。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关于“你上大学想达到什么目标”,选择“想找到理想工作”的占43%,选择“获得文凭”的占31%,选择“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只有19%。汇总问卷上的各项数字,我们就会发现,在大学开始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明晰自己来大学应该干什么,怎么能干得好,毕业以后能干什么,能否有把握让自己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2、性格活泼,思维活跃,缺乏自控能力和自信心
  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钻研型的学生较少,而在文体活动时,多才多艺者甚多,尤其在“活动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和潜力”。[2]他们渴求在学习以外被更多关注,校园内的每次竞选,都参与者云集;文艺汇演时,优质节目鳞次栉比。
  “有活力有想法的另一面是对新事物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但负面效果是自我控制能力差”。[3]比如,他们崇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有的学生频繁更换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以此作为攀比;有的整天旷课,却彻夜埋在网吧里面打游戏;有的游走于学校和社会之间,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应该埋头苦读、博览众书的学生身份上。因为社会中存在的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歧视,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做出了“拒绝三本生”的举动,又使得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校门时就有一种自卑心理。[4]
  3、知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针对每一届的新生都会进行入学摸底测试,结果显示,得到50分~60分的人数最多。这表明,这些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但成绩突出的较少。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入学之初树立过努力学习的目标,但普遍没有长性,坚持一段时间便自动放弃,缺乏后劲。而刚刚建设起来的独立学院,正缺乏那种日积月累而来的文化底蕴和学风传承,而这一点,正需要教育者积极引导,以改变相当一部分学生仅在期末考试前才开始进行突击补习的学习习惯,杜绝“60分万岁”之类放纵思想的蔓延。
4、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社会上,很多人对独立学院的理解是贵族学校。独立学院校园内,学生们的衣着打扮及生活用品名牌并不鲜见,攀比风较为浓厚。在笔者针对2009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中,每月生活费在1200元~1500元的占到了六成以上;甚至有3%~5%的学生,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
  锦衣玉食的同时,造就了这类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学生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节俭习惯。而很多家长在将孩子送到学校后,都会长舒一口气,在提供给足够的生活费之后,便认为自己完成任务,当上了“甩手掌柜”。笔者与上百位学生家长进行过沟通,很多家长因为了解孩子过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劲头,并不抱有督促孩子用功读书以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的想法,其基本目标只是平稳渡过大学四年,拿到毕业证书,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即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降低了学生的拼搏意识和奋斗精神。
二、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
   1、培育大学精神,提高精神引领作用的效果
    “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便是大学精神,它反映着一个组织最为核心和高度概括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激励、指导和规范大学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的个性特征”。[5]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将使组织的共同愿景获得坚强的生命底蕴,其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重要作用将通过体现在师生身上的行为文化完整地表现出来,形成共振,以唤醒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生活环境优越的特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分院2006年提出“建工精神”,它的内涵是强调学生发挥“吃苦耐劳,乐学好学,尊师友生,弘扬正气”的精神品质,围绕“建工精神”开展党建、团建等系列活动,以活动促进精神层面的引领,不断在活动中拓展“建工精神”的核心内涵,构建完整的建工文化。在活动中,学生潜意识里充满主人翁的参与感,在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体现爱校、爱院、勇于拼搏的精神特征。辅导员与导师不断通过精神引领,强化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不断向上的动力。
  2、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参与效率
  学生不是孤立的个体,模式管理中实施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除了人本身的因素之外,还与共同创设的环境息息相关。对于教育而言,这个环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由组织架构所承担的物理环境能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自主灵活的组织体系;另一个是由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所体现的心理环境能否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 从而养成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6]的意识和能力。
  这就要求组织者应恰如其分的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为学生构筑适合其成长和发展的“土壤”。环境通常以 活动为载体,对于创设环境的活动主题应该具有教育意义、符合大学生活的具体情况、符合学校开展活动的大背景、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教育发展的规律,具有针对性。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每年新生入校后,都要开展“如何过好大学生活”主题演讲,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导师带头上台演讲,对学生进行动员。一开始,有可能有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潦草应对,导师应适时调整思路,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准备演讲稿,目的是从一开始就强迫学生去思考,真正思考的东西才会打动其他同学,进而产生共鸣。与普通演讲不同的是,因为演讲内容与学生的所听、所看、所想息息相关,学生能在演讲过程中受到群体感染,对比各自的想法,体会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该活动除了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无形中还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尤其是那些过往因成绩不佳或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自信的学生来说,这类尝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通过特定情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所谓‘感染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7]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在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注重感染教育的综合性,将形象感染、爱国感染和群体感染有效的结合起来。注重发掘不同感染教育方式的新功能,使感染教育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仪式作为感染教育法的一项重要形式,用来表达和传达组织的价值观念。它的功能是以暗示、感染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形成过程,是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的过程。同化能否顺利实现,他人或者群体的吸引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以情境创设作为平台,做好情境的设计,根据学生特有的情感特征和行为特点,力求在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增强说服力、感召力,是提升学校思想文化教育的亲和性,使行为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特质,并进而促进学生对学校组织认同的着力点。
  实践表明,“仪式”是否高雅,谁是主角,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最终的态度选择。在以往的学生教育过程中,我们不缺少仪式,但这些仪式离学生较远,不考虑学生感受,或曲高和寡,并不与学生的真切体验相关,学生只是仪式中的道具。不难想象,这样的仪式越多,效果就越适得其反,充其量就是组织者的“自娱自乐”。笔者认为,仪式教育不是越复杂效果越好,而应着重探讨如何把每一个活动都进行得更有意义。“学生在‘无形’的‘氛围’熏陶下,在愉悦、激奋、庄严、悲痛、愤怒等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教育意向的境地,达到教育的目的”[8]。
  参考文献:
[1]齐松,潘国昌,等.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魅力中国.2009.77.
[2]张冰,金戈.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高等农业教育.2005.7.
[3]赵迎欢,吴峰,等.“当代大学生特点及环境影响”研究报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
[4]程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p190.
[5]谢和平.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杨光华,等.创新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第2 0卷.5.
[7]程林顺.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8]李迎春,高平.独立学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及运用初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第6卷.2.

此论文为“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学生全过程引导式教育模式研究》(批准编号:LMJX11014)”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