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体育教育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共3篇)

2023-12-09 10: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学校教学探索


  竹竿舞起源于海南省黎族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竹竿舞是一项极具表演性项目,活动往往在美妙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可融入一些舞蹈、健美操、艺术风格、体育技巧等动作元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所需器材也易于寻找,动作相对简单易学,哪怕是以前没跳过竹竿舞的人,只要细心观察片刻然后跟随已掌握者按节奏、节拍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参与其中,适合于各年龄特征群体参加,对增强群众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已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


  田野调查发现,竹竿舞项目在我国各级学校教育活动中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很多学校均以竹竿舞融入学校教育视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特色、迎合教育改革创新为主要目的。例如海南省保亭思源实验学校竹竿舞比赛,西安市灞桥热电学校竹竿舞进校园,新疆兵团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学校大课操竹竿舞活动,辽宁大学竹竿舞教学,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小学竹竿舞教学,云南师范大学竹竿舞教学,玉溪师范学院竹竿舞教学,玉溪市华宁一中竹竿舞教学,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两河乡中心学校阳光大课间竹竿舞等。无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让竹竿舞文化在学校传承与发展获得新路径。


  1竹竿舞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


  近年来,竹竿舞已在我国部分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教育活动中悄然兴起,并取得实效,有些学校甚至已把竹竿舞作为每年学校常规性教育教学工作,并有专门部门及人员负责,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为竹竿舞文化在学校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实践经验表明,对于竹竿舞运动来说,融入学校进行教育传承是实现其延伸、延续的主要途径。


  就学校而言,本身职责和任务就是传播文化、传授文化、宣传文化、保护文化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因为学校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加之其长期以来所建设的硬件和软件总是围绕文化教育来进行的,因此,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系统化、最正规化的一个重要基地,具有延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优势及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的功能。比如说,学校拥有的专业优质教师队伍、优良系统教育方式与方法、充足场地器材以及大批固定学生群体等都是为文化的传承而准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竹竿舞项目与学校教育传承活动并非易事,其过程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与现階段竹竿舞在学校教育传承中还处于一个滞后、薄弱环节有着直接关系。由此,从竹竿舞与学校教育传承的系统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目标出发,关键就在于加深学校管理者和教育人员对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的认识与了解,让其思想上持重视程度,特别是体育教师更应积极学习竹竿舞文化的理论和技术技能知识,根据竹竿舞文化的特征和学生实际而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者和推广者角色,并在项目教育活动的设计、安排和所需场地器材等加以完善,从而构建一个科学、适宜和可行性的竹竿舞文化传承体系,推动竹竿舞在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使竹竿舞项目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去,发挥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顺利实现,同时促进了传统文化自身的保护与传承,这应该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广泛传播的一个极好契机和战略性走向。


  2竹竿舞技术的特点分析


  竹竿舞具有自然欢快、古朴刚健、粗犷豪放、韵律新颖、热情奔放、节奏强烈有力、生动形象、艺术性强的特点,其基本技术一般可分为打竿和跳竹竿两部分,其中打竹竿小组的敲打节拍和方法往往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状态,节拍一般分为二拍、三拍、四拍、七拍等方式进行,而打竿方法有平碰法和提敲法,形成强有力并且有规律的节奏,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而跳竹竿的表演者即以形式多样和形式新颖的方式进行着,有转体单腿跳、分腿跳和翻跟斗等技艺与多变的竹竿配合默契,结合手上优美的舞姿,还有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呈现,这时表演者手上也可持一些彩带、彩旗、彩棒、烟盒舞、棕扇、排球等器物,再配一些民族原生态音乐,更是使得竹竿舞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和多彩。


  实际上,融合了表演性、艺术性和健美性的竹竿舞项目,既具有集体性,又具有个体性,其技术往往呈现出一些规律性,但也表现着不拘一格的技术特点。例如“跳竿人常运用垫跳步、跨眺步、小跳步、马跑步、蹦跳步等,其跳法灵活多样,忽而双腿跳、忽而单腿跳、忽而蹲跳、忽而腾越、忽而测身、忽而转身、左跨、右跳、前跳、退跳等,再结合身体舞姿,更是丰富多彩[1]。”田野调研得知,一些教师已把健美操的小马跳、弓步跳、开合跳和后踢腿跑等基本步法较好地融入到竹竿舞的过竿动作中来,丰富了竹竿舞的技术内容。但就竹竿舞活动来说,具备良好的平衡感可以让表演者动作更加流畅,再结合富有动感和时代感的音乐,也使得活动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对于参与跳竹竿的人数也没有严格规定,人数可多可少,一般有单人跳、双人跳和集体跳的方式。这就要求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下全体成员密切配合、团结一致,才能实现较优的效益,跳出各种优美的体育舞蹈动作,让参加者体验成功的乐趣。具体来说,竹竿舞技术的特性使得人们在表演过程中得以展现自己的魅力,把较为丰富、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形体动作之中,他们或陶醉、或沉静、或狂野,呈现出形神兼备、情随体动、动中有神的最高艺术境界,也给人以崭新强烈的审美体验,诱发观赏者不同的遐想。


  3竹竿舞教学的目标及意义


  3.1教学目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采取有效教学活动予实现竹竿舞课程或竹竿舞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这一目标是竹竿舞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竹竿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让学生了解竹竿舞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在亲历中探究竹竿舞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使学生从跳竹竿舞中获得乐趣,构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教学意义


  竹竿舞融入学校体育课堂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中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就此而言,竹竿舞与学校教育传承相结合是可行的,既能丰富学校教育内容,满足学校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构建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及学校独特教育活动,能够增进广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拓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竹竿舞教学过程需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特别是学生小组在构思、创作项目技巧和套路时更需要他们间的互动、团结和协作。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新的快乐,既让学生身体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等能力。无疑,我们所一直期盼、鼓励和倡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在竹竿舞教育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活动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下展示优美动作,缓解了学习压力,娱乐了身心,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竹竿舞在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促进了教师探索与创新竹竿舞有效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寻找制约竹竿舞在学校开展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为竹竿舞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及为其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4竹竿舞教学内容及开展形式


  4.1教学内容


  首先是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竹竿舞项目的起源、分布、特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在学校教育技巧、教学场地器材制作、注意事项、竞赛组织等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技术技能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竹竿舞项目的技术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竹竿舞的技术要领,培养竹竿舞运动教学与训练能力,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和灵活运用的教育目标。其教学内容包括:竹竿节奏敲击动作、竹竿舞单个技术动作要领、竹竿舞技术动作与竹竿敲击节奏的协调配合、创编竹竿舞套路样式(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音乐、舞蹈和艺术的元素)等等。


  4.2教学开展形式


  当前学校竹竿舞教学开展的形式主要有:竹竿舞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赏竹竿舞竞赛、表演活动;组织不同班级学生开展竹竿舞竞赛活动;组织辅导学生参加校园或校外竹竿舞竞赛及表演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以学生自主探研练习为主,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创设竹竿舞内容进行表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竹竿舞的理论及技术技能知识。


  作者:陈镜妃

  第2篇: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聚集了民族性、娱乐性、参与性、健身性等多元特点,其核心价值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文化内质。把它融入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推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弥补和完善现代竞技体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现阶段,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主流,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专项课程。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五禽戏、八段锦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却得不到重视,这导致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的发展滞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开始,在每年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二学期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项选修课程,并于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日”活动,旨在开发和利用区域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入校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本文分析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总结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现状


  (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概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为了开发和利用区域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使其在校园能得到有效推广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开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每年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二学期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项选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有毽球、背篓抛绣球、高杆抛绣球、板鞋竞速、五禽戏、跳竹竿、珍珠球、跳绳等,具体见表1。


  (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核评价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如背篓抛绣球、高杆抛绣球、五禽戏、跳竹竿、毽球、珍珠球、三人板鞋竞速、跳绳等,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特点,制定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该课程每周2个课时,教学时间90分钟。在考核评价方法上,主要是考核教学技能:毽球、跳绳、五禽戏。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了一套职业体能练习方法,随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并进行考核。


  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纵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可以说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但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多,亮点不突出,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这也是制约该项目课程发展的瓶颈。为此,2017年1月,在整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基础上,筛选与优化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有代表性、易于本区域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舞龙舞狮、养生与民间体育,重新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整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见表2、表3),重新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项选修课程中实施。


  三、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一)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是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只有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因此,体育教师具有课程资源的价值。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主要体现在学校给予教师外出培训舞龙舞狮技术及观摩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比赛的机会。2016年3-6月,笔者和另外一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向周华教授学习舞龙舞狮技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舞龙舞狮的基本技术。同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给予机会到江苏师范大学观摩中国大学生第九届舞龙舞狮锦标赛。以上两项举措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正是这样的机遇和背景。笔者掌握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眼界得到拓展、教育理念得到转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3月份,开设了“舞龙舞狮”专项选修课程。


  (二)以学校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日”为载体改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有效推广民族传统体育,2015年4月30日和2016年4月29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日”活动。活动时间为一天,主要把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如绣球、跳绳、毽球、板鞋等项目通过比赛的形式在学校师生中开展,丰富了大学生文化生活,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有效推广。在实施的两届“民族传统体育日”活动中,笔者观察开展的项目如绣球、跳绳、毽球、板鞋等,观察这些项目是否满足师生的比赛和锻炼需求、每个项目规则的设置是否合理等。通过观察和访谈师生的体验经验,再次审视自己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通过两届“民族传统体育日”活动的观察,逐步完善和改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如抛绣球活动,全校师生较为喜爱,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针对该项目重点讲解抛绣球方法、练习方法、比赛规则等。


  (三)以学校各大型活动表演平台创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在学校体育馆进行舞龙舞狮训练,并依据龙狮的比赛和表演特点,设置一些用于比赛和表演的意境节目。在学校大型的活动开幕式上,如学校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揭牌仪式、教师才艺表演开幕式等,以各大型活动表演平台创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以舞龙舞狮活动的实施,为“舞龙舞狮”专项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良好基础。


  (四)以舞龙舞狮比赛检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成果。基于民族传统体育专项选修课程的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日”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成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龙狮运动。2016年12月10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龙狮队参加广西大学生第三届舞龙舞狮锦标赛分别荣获舞龙银奖、舞狮铜奖的好成绩。舞龙舞狮成绩的取得有效检验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成果,对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梁政东

  第3篇:网络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前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国粹太极拳、少林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和传统套路,空竹、舞狮、舞龙等项目曾经在民间也广泛推广、普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借鉴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发展,并以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不可避免的出现发展的迷茫。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及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传统的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特色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许多频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已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及相关研究人士的呼吁下得于挽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传承与传播的问题,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覆盖了世界所有文明体和主体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应该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1.互联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络是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的信息传播媒体,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代"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平台,它具有前三代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多媒体化,全球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进步,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毫无疑问,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它正以一种强大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使这些领域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制约。


  1.1互联网出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高效便捷的数字传播技术,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过去因为自然条件、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传播。全球化的互联网技术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借助有线无线网络知晓天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之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拓展空间。这一高效便捷有发展潜力的传播渠道出现以后,受益的人群会明显增多,更使酷爱追捧网络的年轻人具有更多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2互联网的出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网络信息的高效便捷,传播渠道得到有效拓展的同时,世界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也会借助网络传入我国,影响到传统的本土的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冲击。人们容易盲目吸收外来的文化,从洋媚外,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不利影响。


  2.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1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


  互联网丰富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形式和方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大众化,活跃于基层与民间。在网络条件下,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网页等形式载体以及微博、微信、APP等技术载体等多元化的呈现形态,都使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人的展示和传播形态更加立体、丰富、多元,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今天的互联网技术条件,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收集、整理,建立专题信息库、图片库、数据库等等,进行网络化传播。


  2.2以顺应时代要求为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新的网络时代所激荡起的文化产业创新繁荣热潮为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契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下的语境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不仅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效果,也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2.3发挥互联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跨界整合作用


  互联网提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的跨界平台,源源不断的创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关系链接",搭建起跨界整合的平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实践者、研究者、传播者、爱好者等分散着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这种跨界整合和互联互通对于分散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4发挥学校体育教学优势,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络化教学


  学校是传承文化最好的平台,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可通过学校这一载体进行有效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教学改革始终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现今"网络化"教学改革,许多民族地区为了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都把自己地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从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体育教育,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中,享受传统体育项目带来的乐趣,除了开发民族体育文化的校本教材外,还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推入网站平臺中,扩充重庆地区乃至全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教材,图文并茂,构建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管理和大众健身等相关信息于一体的综合网络信息平台,供学生了解、学习、讨论,起到教学互助的效果,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结语:


  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据库和民族传统体育综合网站等,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相关功能的有效整合。网络是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应接受和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借鉴国外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成功经验,加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推广力度,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共享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作者:王远琼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