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图书馆论文

关于高校图书馆为学生弱势群体服务问题探究

2016-12-21 16: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学生弱势群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学生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一、高校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情况分析

 

  随着高校开始扩招,我国在校贫困生的数量也不断上升。这些人成为学生弱势群体。其类型分析如下:

 

  ()经济贫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教育蓝皮书》的调查表示,子女教育费用在中国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养老和住房。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是居民收入增长的10倍。面对高额学费,一些学生迈入大学校门时,便已家徒四壁,甚至负债累累了,还有近30%的学生靠申请助学贷款完成学业。

 

  ()心理亚健康、不健康者。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受过挫折和锻炼,适应能力差,缺乏生存能力,在面对许多诸如学业与就业的压力、独立生活、感情变化等问题时,往往不知何去何从,更可能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心理失衡、产生心理疾病。

 

  ()生理缺陷者。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对大学生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的标准不断放宽,其中的部分学生因疾病或生理不健全使得心理上较为压抑,学习、生活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困难,使其处于相对弱势。

 

  ()学习或思想行为处于弱势者。只要是学校,都会关注学生的成绩,并以其作为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这就使得一些学业一般的学生在评优、任职、就业中处于劣势。而一些思想行为不良、曾受违纪处理的学生也可能因为受到学校与家庭的批评而抱怨,进而对前途失去信心,表现为思想消极、情绪低沉、行为懈怠。

 

  以上四类弱势群体,高校办学过程,包括图书馆服务切不可忽视他们。

 

  二、为弱势群体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具有特殊的意义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不可推卸的义务。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 IF-LA)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如少数民族、残疾人、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为所有读者提供无差别等级服务,正是其教育职能的体现,而积极主动的履行这项义务亦是对所有宣言和学者伟大思想的最好实践。

 

  ()有利于校园与社会的稳定。学生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心理等方面承受得压力过大,易产生焦灼与苦闷心理,难以自我调试,就可能做出过激行为,伤害别人,也可能伤害自己。对于大学生而言,图书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有机会对校园内的弱势群体从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关怀,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从而消除不安全隐患,有利于校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增强服务意识,真心、诚心地为弱势学生服务。无论图书馆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若图书馆员总是面若冰霜、冷言冷语;对工作消极应付,敷衍了事,那么也不会有读者愿意到这所图书馆来。只有图书馆员真心的笑容、诚心的服务才能换来读者的满意。同样,在高校图书馆,面对生活困难、心理脆弱的学生,只有出自馆员内心的关怀才能让这些学生敞开胸怀,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平安,从而走出生活的阴郁。本馆的许多老师就是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着这些脆弱的孩子们。御寒的衣物、回家的车费,老师们总是在学生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学习上的烦恼、生活中的喜忧,这些学生也愿意和老师们分享。突破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更像是对朋友、亲人的关怀,给予了这些缺乏温暖和自信的孩子以坚强生活的勇气、乐观生活的信心。

 

  ()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措施。

 

  1.是尽量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高校图书馆设立勤工助学岗,是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的物质、生活关怀。图书馆应积极与各院系联系,了解贫困生、特困生情况,通过院系推荐,尽可能的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经济弱势学生可能来自农村或是因家庭成员长期患病等原因造成的经济困难,这些学生大都勤劳肯干、吃苦耐劳。图书馆给了他们勤工助学的机会,让他们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尊重其人格,挖掘其潜力,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这种做法在培养了弱势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精神的同时,还可以解决图书馆的某些实际困难。

 

  2.是利用自身资源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对于贫困生办证、复印等有偿服务的项目收费可予以减免,还可利用馆藏优势增加教科书、辅导书副本,对贫困生提供无偿的、长期的借阅(借阅期限应为一学期),并可向学生收集已用过的文献资料加工后提供外借,或充当免费中介,让贫困生低价购买到所需文献。

 

  3.是充分考虑弱势学生状况,加强馆藏建设。在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完成馆藏布局的基础上,可针对弱势群体心理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差等问题,加大收藏健康咨询、生活哲理、娱乐休闲和生活指南等方面的文献量。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指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所以,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己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通过文献引导弱势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4.是为生理弱势学生提供特殊服务。这类学生也许少之又少,但是,他们仍是图书馆的读者,应该享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学校联系,取得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生理弱势学生服务。

 

  5.是给弱势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勤工俭学的学生聚会、甚至是集体劳动,增加他们交流的机会。针对某类图书开书评会,让他们有与别人交流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空间,渐渐融入社会、树立信心。

 

  6.是利用网络资源为弱势群体服务。网络世界的奇妙在于大千世界尽在其中。通过Internet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深化自身知识层面;还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以及各种千奇百怪的事物,开阔自己的眼界;亦可通过互联网与他人交流,避免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

 

  作者:纪长海 来源:人间 20163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