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知识社会的深化发展和图书馆服务知识化发展趋势的愈加明显,使得支撑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何使建设的资源具有被知识发现系统易于抓取、被用户所认可接受及具备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了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乃至图书馆界所关心的一大问题。其中,图书馆员作为知识资源建设的保障与关键角色在知识资源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其在承担这一极具挑战的任务中所应具有的知识及技能,进而为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制定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学科化的教育,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图书馆与知识资源建设的契合性基础上,重点对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资源建设的新特征、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角色与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能力框架和基于动态能力培养的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培养教育策略。
1.图书馆与知识资源建设
1.1 知识资源是新时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和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发展使得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边缘化趋势逐渐明显,并呈显著的边缘化趋势,加之传统的图书馆员在个人能力素养、服务价值体现等方面均存在缺陷,图书馆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如0CLC的《研究图书馆:危机与系统化变革》报告指出,图书馆面临着价值受质疑、技术落后、馆员服务能力欠缺等重大灾难性危险。Ithaka研究所的《图书馆调查2010》调研结果也显示,图书馆的信息门户对高校教职工的作用逐渐被弱化,高校职工开始质疑图书馆对研究或教学深度支持的能力;Rick Anderson研究指出,那种以馆藏为基础、解决“信息稀缺”为目标的研究图书馆的传统组织结构、实践以及观点将走向一个死胡同。
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寻求转型与服务创新便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两大旋律,如基于空间组织与功能转换的学习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第三空间等服务;基于教育职能发挥的信息素养教育、数据素养教育等服务;基于图书馆知识、文化传播功能的真人图书馆、讲座展览等服务。其中作为发挥图书馆传统资源优势、以知识资源为支撑的知识推送、嵌入式学科服务、知识咨询等服务成为实现图书馆转型与服务创新的典型代表,并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借鉴和发展。
1.2 图书馆隐性知识资源建设是未来增长点
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包括显性知识资源建设和隐性知识资源建设。其中,显性知识资源建设主要是指基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各种开放资源的建设,如基于政府公开信息的整合与组织、基于专利报告的收集与利用等;隐性知识资源建设则主要是指对图书馆用户、图书馆员、图书馆及相关组织机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发现和转换的一种知识资源建设,以求达到知识的转移、共享、创新和应用。如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智库知识资源建设,其不仅要求实现智库人员的现有产出知识资源的组织与分析,如对其科研成果、发言交流资源的主题词提取与聚类、关联性等分析,也要求能够实现对其隐性知识,如对学术学科、国家政策未来发展的判断等知识进行挖掘和发现,进而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的知识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分析所具备的前瞻性等优势特征,驱动着各行各业和越来越多机构、领域对分布、多源、异构、海量数据资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人员从对信息资源的关注转移到了对数据资源的关注。因此,可以预计基于对隐性知识资源特别是隐性数据知识资源的发现、组织、关联、利用等建设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增长点,并在为用户提供的知识咨询、嵌入式学科服务、创客服务等图书馆延伸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谷歌、BAT等IT科技企业早已为图书馆提供了很多实践方法,如KnowledgeGraph通过更好的理解用户的搜索信息,然后构建一个与搜索结果相关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为用户提供最能代表用户搜索信息含义的结果,也能为用户推送和提供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某一新的事实或联系,促使其进行一系列的全新搜索查询,让搜索更具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了用户的搜索服务体验。
2.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资源建设的新特征
2.1 知识资源建设的对象载体范围迅速扩大
社会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资源已从最早单一的文献知识资源、信息社会的信息知识资源,现如今发展到了数据时代的数据知识资源,并在组成分类、来源载体等方面表现出了多样性特征。如在组成分类上,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知识资源、非结构化数据知资源、半结构化数据知识资源,也可以分为网络数据资源、非网络数据资源等;来源载体上,图书、期刊、数据库、学位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软件工具乃至多媒体、网络、用户等都成为了数据时代的知识资源载体。刘锋就认为数据、信息、知识都可以算作是知识资源,知识可以来源于数据、信息和分析的任一层次,同时也可以从现有知识中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而得到。同时,采集和来源于智能终端的非结构化数据也是具有极大价值的知识资源,如欧洲粒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天文学领域的泛STARRS天文望远镜阵列等,每天都要产生好几个千亿字节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科学发现和知识创造。
2.2 知识资源建设对象更具结构性和可计算性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普及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出现,使得每一个事件的发展描述都可由数据来实现,具备挖掘与分析价值的知识资源被分割成为了一块块独立、分割的知识组成单元,尽管只有通过多知识单元的关联分析与挖掘才能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实事物发展规律,但每一个知识单元也具有独立的结构,并可以通过语义等现代技术而实现其数据的描述、分析、挖掘与计算。如在循证医学领域通过对多位病人发病症状的记录与语义化分析,找到某一病症主要特征及其最佳治疗方案,可为病理分析与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支持。
2.3 知识资源建设方式更具开放性和工具性
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资源不仅来自于图书、期刊等图书馆馆藏资源,更来自于用户及第三方组织机构,如用户的借阅习惯、学习行为等数据都是图书馆最具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因此,图书馆在知识资源建设时必须具有开放性,如开放的资源共享接口、开放的资源获取/输出平台等,以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结构单元。如对科学数据知识资源的建设,可充分利用DOAJ等开放期刊和开放数据平台资源;对交通知识资源建设,可与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中心进行资源共享共建,获取来自于多终端、多维度的智能交通数据资源。同时,海量异构资源的出现也使得图书馆资源建设必须依赖于一些数据平台或工具,如主要用于集中统计分析处理Facebook等社交工具日志的Facebook Scribe、主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Hadoop等。
2.4 知识资源建设产品更呈应用化趋势
网络、社区、生活一站式服务的体验,使得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站式已成为其最基本、最普通要求,这也就要求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在向用户提供其产品时更具有强大的应用性,即要求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包含丰富知识资源、分析工具,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空间,也就是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如张晓林就提出,用户更期待获得面向应用环境的基于语义关系和应用关系的文献知识的链接、交互与集成,从而协助其自身知识的创造与创新。孙坦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构建网络开放信息环境中的信息(知识)资源设施(InformationCommons),其中包括覆盖各类信息对象的开放信息资源体系、开放知识资源体系,支撑用户驱动型开放知识服务的数字知识资源生态环境。
3.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能力框架
3.1 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角色与作用
新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驱动,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特别是知识资源建设者已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献采编之职能,通过发展理念与机制、功能定位等方面的转型,来为图书馆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机制、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支撑,已成为他们新时期的工作需求。从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员角色与作用来看,基于图书馆员在知识发现(如对隐性知识资源获取范围、获取方式及获取过程的确定与实现)、知识遴选(如对基于知识发现系统EDS(Find+)、开源网络爬虫抓取知识的遴选等)、知识组织(如对知识单元的分类、聚类、描述、布局、监控、编辑、存检等)、知识增值(如基于知识量增值的知识共享、基于知识质增值的知识创新与评估等)等完整知识资源建设周期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图书馆员既是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发现与组织者,更是隐性知识资源的提供者、知识资源内容的评价者和知识资源价值增值的驱动者。
3.2 知识资源建设中的图书涫员能力需求框架
国外同行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持续地关注图书馆员的能力和能力建设问题,图书馆才有不断的创新活力,才能保持其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因此,国外图书馆学协会、图书馆和读者都对图书馆员能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同类型图书馆、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员的能力构成和特点,为图书馆员制定适应新信息环境和发展需要的能力要求,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保障图书馆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应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以及新型信息服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笔者在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内外在需求,提出了知识资源建设中图书馆员的能力需求:(1)全面发现、科学评估、深度挖掘、准确认知的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不但要求掌握传统的知识组织、知识揭示与知识服务等能力,还应看到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内容、范围及对象在大数据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必然要求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须具备新知识资源载体的发现、知识价值的评估、内容的挖掘和对象的认知能力,以此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源来源的扩大、价值的提升。
(2)面向复杂多变的问题和用户需求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与用户知识获取方式方法的变化,都对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提出了挑战,也驱使图书馆员需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理念、技能等视角来提升适应工作、胜任工作的素养。如面对数据化工作环境,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必须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数据过滤等数据素养。同时,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还需具备适应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创新能力,如顺应用户需求的知识组织创新能力等。
(3)掌握应用前沿技术、跨领域理论与方法移植和处理数字人文的工作技能。一方面,技术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图书馆资源建设必须依靠集成化的工具平台,以此实现知识资源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应用,这就要求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必须掌握应用前沿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并非单纯的技术掌握可以解决,也并非纯粹的人文关怀可以实现。如用户在需求内容、需求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动态性、非线性甚至是混沌性特征,都要求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建设足以支撑服务层面的用户识别现实需求和增殖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还应掌握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和其它学科知识等。
(4)其它能力。除具备上述能力外,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者还应具备如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一系列的基本保障能力。
3.3 基于动态能力的知识资源建设馆员培养策略
Teece认为动态能力是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并提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持续调整策略、整合与重构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各种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和部分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笔者认为面临技术环境、用户需求等多方驱动转型的图书馆员,其个人素养的提升与教育也可以借鉴企业的动态能力培养策略:(1)馆员尝试预测和回应外部环境与用户需求变化。一方面要求馆员要十分注重用户反馈与体验,并根据反馈结果积极响应用户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馆员能够对跨界技术与方法搜索并消化吸收,对转型中的问题变异性质与特征进行预测与识别。
(2)培养分散于内外部和各种载体的多样化知识的搜集、组织、挖掘和向外链接能力。知识服务所依赖的信息来源应该是广泛的而不是局限于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服务所采取的手段和功能应该是多样化的,以这种内外部多种信息资源、手段与功能在多种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整合为基础,实现兼顾各种类型用户体验的持续改善。
(3)专注细微能力。要求馆员在知识服务中,紧盯服务中具体细节,专注而聚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关键环节的重要点并力求做到极致,持之以恒地实现服务的微创新。
4.结语
我国对图书馆员能力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或能力结构,对特定工作范围、领域的馆员能力需求分析和研究也主要基于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尝试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的特征入手,就知识资源建设馆员的角色、定位与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知识资源建设馆员的培养策略。但本文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对知识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馆员专业素养培养等都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后续的研究可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作者:邱庆东(广东警官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 5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