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出版业可分为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三大类。其中学术出版承担着学术传承、文化积累的重要使命。学术传承是出版业诞生、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也是出版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做好学术出版,对于出版社打造图书品牌、提升学术品位、扩大社会影响具有重大作用。
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重大常设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以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以及国家主导、打造精品、服务人民为指导,迄今已公开遴选资助了700多个出版项目,正在成为打造精品、引领方向、繁荣文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作用日趋明显,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出版基金已成为学术出版重大项目、精品项目的风向标,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笔者对四年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进行分析,借以探寻学术出版重大项目的策划规律。
笔者汇总了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先后公布的四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共390家出版社(含联合申报单位,副牌并入主牌)711个项目获得资助,其中663个由图书出版社承担(2个为与电子音像社联合申报项目)。由于四批公示名单或未公布分类,或分类标准不太一致,同时考虑到各出版社科室设置及出书分工情况,故以“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分类方法为一级分类,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二级分类,设置了以下分类方法。
经过对663个项目分别从学科门类、社会影响、出版社性质、书名关键词语、年度变化等多维分析,发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具有如下规律。
一、推动文明发展能力越强,国家出版基金竞争力越强
单纯从总量上看,社科类居首,科技类、文艺类其次,少儿类、综合类居后(见表1)。但从质的角度看,必须消除门类年出书品种数的影响,才能准确地评估各门类的相对竞争力。分别计算出各门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数量、比例和各门类年均新书的品种数、比例,以前者的比例除以后者的比例,就可以大体得到各门类的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结果发现,在一级分类上,文艺类和科技类的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较强,在二级分类上,则依次为生物类、理学类、史地类、艺术类、政治类、农学类、医学类、文学类较强(见表1)。
乍一看,8个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比较强的二级门类显得比较分散,但如果细加分析,却可以发现是有规律的。我们知道,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精神上层建筑,即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三大部分,因而相应就有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出版业坚持“二为”方向,必然最终要落实到对三大文明建设的促进。如果将各类图书对三大文明的影响大体分为强、中、弱、无,并与各类图书的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一起列表(见表2),就可发现,凡是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某一文明有强大促进作用的门类,其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就比较强,而促进作用比较分散或不突出的门类的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则相对较弱。
二、与出版基金使命越合拍,国家出版基金竞争力越强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所涉及内容丰富,基本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各个分类都有项目入选,但各门类不同年度项目数各不相同(见表3)。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分类相对竞争力的差异,恰恰反映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国家性质、时代特点和历史使命。
1.社科类:服务政治文明,体现国家性质
社科类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总量处于首位,占了所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近半壁江山,但由于相对竞争力比较低的文教类和经济类在社科类中占了很大比重,故其总体的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较低(0.87)。在社科类图书中,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政治类和史地类(相对竞争力分别为1.77和2.43)。政治类承担着奏响主旋律,指引当代政治文化基本建设的重要作用,而“文以载道,史以记事”历史类著作以其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教化八方,也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对这两个门类的重点资助,正是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性质的集中体现。
2.科技类:服务物质文明,反映时代特征
科技类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总量处于第二位,它的新书品种也位于第二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类图书对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整个科技类总体国家出版基金相对竞争力为1.10。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科技类的重点为理学类、医学类、生物类和农学类(均高于平均值1.00),并呈现出理学类和农学类逐年减少,生物类和工科类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以及新时期新兴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特点。
3.文艺类:展示民族文化,扩大国际影响
在文艺类方面,文艺类图书两个二级分类各年变化趋势相反,故总体略有走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点是艺术类(相对竞争力为2.21),这主要和艺术类既能陶冶情操,又常常还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有关。出版此类图书,既有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推广中国文化经典,扩大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等社会效益。
三、书名关键词语热度越高,国家出版基金竞争力越强
书名是图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有几个热点关键词在书名中频频出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出版基金遴选的导向性。
1.国字招牌,体现国家水平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明确提出,基金资助项目必须站在世界前沿、弘扬民族文化、记录时代精神、展示创新成果,努力打造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代表国家级水平的文化精品。因此,有182个项目名字中含有“中国”“中华”等字眼,如《中华民国史》《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巩义窑》《中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图集》《中国高等植物》等,所占比重高达27.45%,且广泛分布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各个分类中(见表4)。众多的国家级项目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的集体亮相,充分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重大性和代表国家水平的导向性。
在这182个项目中,中央社和地方社各占91个,但地方社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中(见表5),说明地方社的竞争力正在增强,更多出版社的参与有利于推动此类重大项目的开拓。
2.史志项目,传承中华文明
盛世修史、明时修
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五千年的关键所在。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巨著都是产生于盛世。作为生活在“先进文化的代表”时代的出版人,我们的历史责任与文化责任不容推卸。国家出版基金肩负建设“经典文化”的责任,对各类史、志给予较高的支持力度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史地类相对竞争力较高,仅历史类就占了74个。其实,史类著作的获资助率远不止上述,除了史地类中有35个的主题为“史”或“志”外,在其他门类中还有87个项目的主题为“史”或“志”。这122个项目广泛分布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6个分类中(见表6),说明修史修志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些史志项目,对于加强文化积累、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3.区域特色,反映多元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广阔,34个一级行政区域,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统一多元的中华文化。研究中国,既要研究总体,也要关注各区域、各民族的特色。因此,有62个项目为区域研究(38个)或民族研究(24个),分布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11个分类中。这些项目主要是地方社申报(55个),不但数量多,而且分布广(见表7)。可见,利用区域优势、结合自身特色,也是策划学术出版精品项目的好思路。
名家、大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在该特定历史时代的精神之光。名家、大师影响时代,影响人类,他们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因此,编辑出版名家文集,不仅是极为严肃的学术研究工作,也是文化建设、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文化积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作为名家一生创作的展示与总结,名家作品全集可以恢复名家全貌,保持历史的完整与真实,为普通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最为全面可信的研究依据。如果说阅读选集如同截取历史的断面,那么总览全集则就像纵观历史的全景,还原和展示名家的全人和原貌。从这个意义来说,一套名家全集就是一部学科历史。所以,有51个项目为以名家、大师冠名的文集、全集等,如《季羡林全集》《张大千全集》《竺可桢全集》《岳美中全集》《钱学森文集》等。这些项目在四批中均有,分布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3个分类中(表8)。
4.研究项目,荟萃创新成果
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及时出版最新科研力作,将极大地丰富人类知识宝库,有利于开拓新领域,促进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强调鼓励多样,注重创新。因此,荟萃创新成果的项目颇受青睐,其中仅书名含有“研究”二字的项目就有43个,分布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0个分类(见表9),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等;此外,书名中不含“研究”二字却有研究之实的项目,如《大飞机出版工程》《船舶与海洋出版工程》等也非常之多。可见,关注研究成果,也是策划学术出版重大项目的一大法门。
四、结语
作为国家重大常设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已成为打造学术精品图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国家出版基金的终极追求,是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作为一个出版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出版一批可以流传久远的高端学术著作。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常常由于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如愿。如今,国家出版基金的常态化运作,增加了我们圆梦的机会。
通过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紧紧抓住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这一导向,结合出书分工和传统优势,既关注热点关键词,又巧妙地把握空白点,以前世没有、当世急需、文化传承为目标,突出公益性、重大性、精品性和传世性,总体规划合理,主创队伍严整,内容质量较高,注重创新传承,就可大大促进学术出版精品的产生。学术出版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国家基金,给力出版,精品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