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

班主任教师如何优化学生心理 提高教学实效

2015-07-24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纯真的笑脸,也会有迷离的细雨,成长的困惑。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而忽视其心理素质及心理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的目标体系之中,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依据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可行的。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二、品析语言,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维纳说:“一个天才的儿童,如果不能在精神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他就可以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事实上他就是个失败者。”所以,促进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
  《掌声》是一篇教育孩子克服自卑,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只有意识到有缺陷才会追求进步的好教材。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教学片段】
  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此时此刻的小英,当轮到小英讲故事的时候,她的神态、动作等有了什么变化呢?你发现了吗?谁能找到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1.组织交流,揣摩内心
  A.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你特别关注了小英的什么动作呀?
  B.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你发现了什么呀?
  C.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桌,当看到她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的时候,你知道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个“我”,当看到她犹豫了一会儿,再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她的眼圈儿红了,此时此刻你能发现些什么吗?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另一些同学,当看到她在大家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的时候,你又能感受到她怎样的内心呢?
  下面就让我们透过这些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等的词句,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来细细揣摩小英此时此刻的想法。
  请第一组的同学来做小英的同桌,完成第一题。
  请第二组同学来做课文中的那个“我”,完成第二题。
  其他同学我们就来做小英的同班同学,完成第三题。
  2.组织交流,随机点评
  总结学法:同学们,透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词句,来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通过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成功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唤醒了学生的心灵感悟,有效调动了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与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鸣,与作者的情感同鸣共振,产生了“悦目悦心”的情意体验效应,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三、提升情感,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生品词析句、朗读体验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此基础上,如能进一步总结提升,对于深化学生的认识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只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统一起来,让我们用心去染绿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享受语文的旅程中健康成长,让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