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在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分呵护下,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佳。而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青少年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人才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家庭、学校、社会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好“心理医生”。
但如何才能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呢?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一、努力保持自己的良好心理状态,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作为班主任,一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不论是胜利,还是挫折,都一如既往地负责、耐心、热情地工作,决不动摇;二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蔼可亲,主动地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三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意念,并激发其自我激励的能力,把学生“我脑子太笨,不管怎样努力也学不好”的自卑心理转化成“只要我努力就能学得好”的强烈自信。
二、培养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精神,促进学生自我肯定
一个对自身价值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学生,必然是“心存高远”的,以欢快、充实、进取的态度和行为去从事生活,对待人生。为此,应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三自”精神,可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扶植和推动学生去获取成功,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欲。有了“三自”精神做基础,他们人格中自卑、懦弱、甘居落后、不敢进取等许多消极特征就能逐步得到克服和消除。
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现在的中学生在生活中因不健康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异常行为随处可见,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而通常学生都把自己的心理问题隐藏在心里,能主动向班主任暴露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多的。鉴于此,班主任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如下措施:等一、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和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学生和家长传授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疾病的危害,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二、开展青春期教育。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步入了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探求,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感情易冲动,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影响其健康成长。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顺利渡过青春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加强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明确要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准备承担成年人角色,就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开始,即从生活自理开始,从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开始,做好某项家务,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好功课等等,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把握各种机会,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成年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善意的批评和帮助,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尊重、真诚、理解的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老师要和学生平等地谈论心理问题,诚恳地交换彼此的看法,循循善诱,积极开导,关注和接纳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不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评判。同时,应胸怀坦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行为养成活动等,引导学生消除不良品行;注意榜样人物对学生的亲切性、可学性与感染性,增强其对榜样的理解、认同与效仿。因此,作为教师——学生的心理咨询者,一是要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诚关注,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同时,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
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予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就会树立起自信心,积极健康的发展。
总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复杂,其教育对策亦很多,这有待我们做教师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