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而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塑造学生性格品德的重要任务,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教学岗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师素质;问题分析;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此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提升策略,以期促进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而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教师更是人生的指导者,能够给予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一些宝贵的成长意见,从而指导学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师不仅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基础性的知识,更应该在塑造学生品德性格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大重要的方面还存在教育素养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说,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
(一)性教育
不可否认,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必要的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是我国传统教育框架下,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严重缺乏性教育的基本素养。一方面,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认为性教育的主要责任应该由学生家长来承担,而教师则不应该承担这一教育义务。而事实上,学校的教育是学生获取生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由于认识不足,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和道德教育。缺乏这两方面的基础教育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成长中的困扰。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学教师即使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实际的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而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专门学习过如何进行中小学生的性教育,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作为支撑。
(二)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新的教学形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一大重点内容。同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不管是中小学的教师还是学生,心理健康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教师的心理健康来说,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抑郁、焦虑、精神不振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行课,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教师自身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也没有采取及时而正确的措施舒缓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非常重要。中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情绪和品德困惑。而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没有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精神健康。
二、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
(一)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认识,将教师自身的素養作为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只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和措施来促进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既要创造融洽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教师从思想上自觉提升,也要从物质环境和经济条件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学校应该着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中小学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和职责,不仅重视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诸如中小学学生的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容易被忽视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要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给予足够的关注,正确处理工作压力,以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教学工作。
(二)加强教育培训
思想上的重视还应该积极转化为实际的教育培训,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这就要求在培养教师人才的时候更加重视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在学习教育学基础理论的条件下,结合实际对教师人才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指导性教育,并且教会他们懂得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工作岗位中的教师人员,也要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与其他同行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不断创新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恰当的方法,因此学校可以聘请教育专家通过知识讲座、见面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恰当的教育。
(三)理论结合实际
除此之外,中小学教师还应该懂得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当前很多教师偏重于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学生情况的多样化和变化性。一味套用僵硬的教育方式不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学生也容易对教师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心理学等知识,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要懂得随机应变,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自身的素质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课堂教学的成效也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为了正确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应该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既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知识专业性,也要不断扩充知识面,积极学习吸收其他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应该保持进取向上的学习态度,利用机会积极参加培训与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红梅,胡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中国性科学,2011,02:17-20+33.
[2]刘明珠,陆桂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缺失与提升[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6:15-17.
[3]段旭,李天鹰.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8-49+150.
作者:赵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