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探究精讲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5-07-25 08: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点,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性。这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好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解决问题的习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笔者以此为例,谈谈“三维四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导学质疑
  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合适而有效的导学要做到“三不”:一不太多太杂。导学内容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二不太难太繁。导学要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再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时间不要太长,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
  为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前测:学生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例、经验可以作为铺垫?通过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掌握已学的知识?怎样把数学化和生活化结合得更好?在准确前测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怎样计算?学生快速口答。教师课件显示计算公式,并指出,这些都是简单的基本的图形。接着,教师用课件出示下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图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的设计通过与新课有关、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正迁移,使他们在最易接受知识信息的时间内,简捷地开始学习新课。
  二、探究精讲
  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交流、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精讲要求教师对教材上一些非重点或简单的、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重难点内容,要花时间讲清讲透,以讲促思,以讲解惑,以讲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以讲梳理、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情境问题进行学习:出示导入环节客厅的平面图(图1),要求学生思考,要给这个客厅铺上木地板,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三个活动任务单。
  任务单一:(1)能直接求出客厅的面积吗?怎么办?(2)探究活动。①怎样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②4人小组合作,在图上画出转化的方法,一种方法画一张图。③你们有多少种方法就画多少张图。
  分组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把画的各种方法贴在黑板上,并通过思考与辨析,去掉错误的画法。
  任务单二: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画图思路的不同,给留下的6种分法分类,小组讨论这样分类的理由。学生通过讨论,将6种分法分成了三类——分割成2个图形,分割成3个图形,图形外添补1个图形。教师据此提炼出分割法、添补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分割成的图形越少,计算越方便”。
  任务单三:四人小组中,每人选一种方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用“分割法”和“添补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展示、纠错。教师梳理提炼,分割法——加;添补法——减。
  三份任务单构成一个活动串,把整个探究过程串起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究中逐渐获得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测评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通过课堂检测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这个环节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回顾,二是测试。回顾旨在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回忆、总结的机会;测试应努力做到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因而试题要具有针对性、基础性、层次性,内容尽量偏重当堂所学,不必过多拓展,要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教师根据探究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道练习题:(1)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经学过的图形(画虚线,图略)?(2)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图2,单位:米)。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投影展示不同的分法和计算方法,以及正确的书写格式。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分割法、添补法的实际操作运用,又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迁移拓展
  迁移拓展的特征是开放性。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感。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道题,都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一题(图3),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讨论后,有学生说“S整体-S空白”,有学生说“S小三角形+S大三角形”,还有学生说“直接求S梯”。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把左边的小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0,构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第三题(图5)题目要求是:中间为宽2米的田间小路,求田地(阴影)的面积,这道题和第二题(图4)都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解答。
  三道题的设计注重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四环节”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完整体系。
  ·互动链接·
  203班教室里,术科名师团队围绕“三维四段”课堂模式运用中的细节问题展开了研讨。针对美术课《绚丽的焰火》的教学,赵琴老师指出,执教老师敢于让学生先尝试、探究,然后进行提炼梳理。这样做改变了先教后学的固有方式,是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的表现。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纷纷谈论自己对先学后练的思考与困惑。
  在201、202班教室里,语文名师团队、数学名师团队也展开了研讨。大家围绕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三维四段”模式的思考与体会畅所欲言,疑惑与问题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解决。
 这只是广场路小学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老师们在健康课堂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健康 课堂,让老师们思考得更多,让孩子们学得更轻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黄石市广场路小学 纪 燕)
  “我们组学习的是第六自然段——鲸的睡觉方式。我们用绘画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学习情况。鲸睡觉时……”“我们组学习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鲸的生长情况。我们用图表法标示鲸的生长情况。大家请看……”
  这是405班被确定为“三维四段”教学模式实验班后,我第二次主讲研讨课时的情景。课堂上,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然后用喜欢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学习情况。分享时,大家认真听取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或补充,或纠正,或给予掌声。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
  回想第一次研讨课,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课堂气氛依然沉闷。课后,专家团队的田澜教授、金凯校长带领团队成员帮我总结得失。大家一致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受固有思维的束缚,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的表现。我再次审视了“三维四段”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及操作流程。第二次研讨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然后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了出来。
  第二次研讨课得到了专家组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高兴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除科普类课文外,“三维四段”教学模式还适用于其他文体吗?我开始了新的尝试。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修正、反思,我终于找到了比较好的突破点: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文,都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自主学习,力求一课一得。这样,“三维四段”教学模式就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
  (黄石市广场路小学 杨 梅)
  这些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但我总感觉,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语文教学依然是单调的书写和背诵[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依然缺乏兴趣。
  在淡淡的担忧中,女儿进入了三年级。我惊喜地发现,女儿有了变化。“妈妈,我要找一些卫星资料。”回家后,女儿急切地告诉我。“找资料?做什么用?”“上课时有交流环节,我也要有交流的内容啊!”一个周末,我正在做家务,女儿走到我身边,说:““妈妈,我找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您和我一起筛选一下,好吗?”“信息不是越多越好吗?”我有些诧异。“不,老师说了,资料要短小精练,紧扣主题才好!”
  现在,女儿常常会和我分享课堂上交流讨论的快乐。是什么让女儿产生了这样的变化?一次家长会,让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广场路小学开展的“三维四段”教学模式研究,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要想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碰撞,学生课前需要主动预习,自主思考,获取更多的信息。而当课文只是知识信息载体的时候,孩子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与课文相关的科学、艺术、人文等都成了他们课前、课后探究的对象。
  我为我的孩子庆幸,我为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喝彩!我能预见到一个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知识充满渴望的阳光少年在这样的课堂中成长、成熟。
  (黄石市广场路小学407班卢烜棠家长 夏 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