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学生成必然发生,教师如何通过预设和动态管理对教学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正视的教学问题。预设与生成形成辩证统一关系,而生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学呈现动态化,教学生成自然也有动态特点。教师紧紧扣住课堂教学动态因素,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涉及众多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是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重要前提;课堂导入可以创设教学生成氛围;教师的适时点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思维引擎;开展教学互动,也能够提升课堂生成能力;运用适合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动态生成特征,从而构建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
一、教学设计,生成有效教学方法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对教材、教法、学生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优化,这样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认知,为形成科学合理教学设计奠定坚实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呈现程序化,对课堂教学的细节设计较多,教师上课基本是按照教学设计死板执行,甚至过渡语都事先设计好,忽视了学生实际反应。教师“一言堂”只能毁灭教学生成的基因,不给教学动态生成提供生长土壤。新课改下,教师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这也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提供重要契机。教学预设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分,学生学习过程充满活力,课堂动态生成自然也成为可能。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立需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发挥桥梁作用,将文本和生本思维进行有效对接,为教与学达成和谐统一奠基。教师在预设时,要以学生学习接受为基点,设计更多适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探究中实现教学生成。因此,教师设计需要更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任务、操作,让学生在动态学习探索中生成更多自由发挥空间。只有教学生成呈现活跃性,提高教学生成才会成为必然。
二、课堂导入,创设教学生成氛围
课堂导语是教学第一环节,导语设计应用成功与否,对整节课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中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一些挑战。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扣紧学生关注焦点,提出一些能够引起争议的话题,设计带有悬念的问题,抛出需要探索的课题。这样可以挑起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点燃学习热情,为教学动态生成创造良好学习研究气氛。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图片、微视频等手段,给出学习任务,提出相关要求,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雨巷》时,笔者设计一个互动式导入:
师:天有阴晴人有悲欢,天气和人的心情真的有什么关联吗?不知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生:我喜欢晴天。
生:我喜欢雪天。
师:为什么没有人喜欢雨天呢?
生:下雨后,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让人忧郁烦闷。
师:《雨中即景》是一首很浪漫的歌曲,在雨中散步,也别有一番风味。你也许不信,咱们还看看“雨巷诗人”是怎么写雨天的吧,说不定你读完这篇文章,就会盼望天快点下雨了。
在这个导语设计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从天气和人的心情引出话题;用《雨中即景》的歌曲和雨中散步进一步阐释雨天的浪漫;最后是引出文本,并给出悬念。学生面对这样的课堂导语,自然有阅读的欲望,希望“雨巷诗人”真的要把自己带入那浪漫之中。学生学习兴趣被点燃,在自主探索学习中,自然会有更多教学生成形成,为课堂教学生成体系构建创造条件。
三、教学点拨,激活学生思维引擎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探索情况,适时给出教学点拨和引导,这也是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措施。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注意发现并制定对策。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然带有生成性特征,教师需要事先有足够预判,更需要对文本教材进行渗透了解。这样才能给学生以针对性点拨。学生在教师引导之后,对文本探究深度会更进一层,教学生成会更多更复杂。教师要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体集中讲解,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高中生有一定思维认知,对待一些社会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的个性特征,用探究协商口吻进行相关对话。这样的互动会更和谐,效果也会更明显。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有很多学生提出弄不懂“意象”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对“意象”概念进行解读,而是结合文本内容展开了对话活动:
师: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这些东西是不是你看得见的自然景物呢?
生:是的。
师:作者写岸边的柳树倒影在康河里,要表现什么情感呢?
(下转第33页)(上接第28页)
生:表现作者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师:作者要借助自然界中的云彩、金柳、柔波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愫,这就是诗歌中意象的实际应用。意象分为:实体意象、象征意象和比喻意象三种形式。根据这个分类,同学们能不能找到其他意象表现呢?
在这个教学点拨中,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现实,专门对意象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解读。为让学生形成形象感知,教师选择了实例解析方式来讲解,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对意象有更清晰认知,自然也能够举一反三了。
四、教学互动,提升课堂生成能力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很多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常常会选择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小组讨论的确是很好的合作学习形式,但合作学习包含众多形式,小组检查、互相提问、小组竞赛、辩论、监督、合作操作等,都属于合作学习的范畴。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设计合作学习方式。要注意优化合作学习形式,提升合作学习力度,这对教学生成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学习李商隐《锦瑟》这首诗时,学生对作者写作对象很难建立清晰印象,因为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凄凉悲情,如果不了解作者生活背景和思想状态,只是根据词句推断是很难形成有效认知的。因此,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笔者先让同桌合作查找李商隐生平经历信息,并展示搜集内容,然后将李商隐的生平经历等内
[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容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李商隐写作此诗的心境有一个清楚认识。为让学生形成更多阅读认知,笔者又设计一个讨论题目:李商隐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结合学习过的作品进行讨论。这次是四人小组开展讨论。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讨论非常热烈,看来大家对李商隐还是有不少认识的。总结时,很多学生侃侃而谈,对这首诗的理解更深刻了。教学生成效果显著。
五、教学模式,体现动态生成特征
课堂教学有教师、学生、环境、教材等因素构成,而且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应该是最重要主导因素,负责对教学走势、学生学习动态、教学调整等内容进行总体把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为教学生成提供更多机遇。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实现身份转型,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因此,在这个教学变革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意识,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教师还要注意利用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对学生开展多维度教学引导,满足学生旺盛求知欲。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呈现崭新教学秩序,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资源都得以充分开发。学生作为课堂学生主体,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大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生发更多教学生成。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服务者,需要利用自身掌控课堂的优势条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点拨,促生课堂教学生成能力。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构建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就成为必然选择和自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