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构建动态生成的精彩课堂

2015-09-30 0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精彩课堂的关键。
  新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与相应的精神穿透。然而,新教材内容完全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不需要作任何调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的教材境界。实际上教师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适当的剪裁、组合、创新、重组教材)和拓展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向其他学科的拓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向生活拓展延伸等)。如在讲《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好胜、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围绕生活中实际问题,创设“智勇闯三关”的游戏。学生在“闯关”中,不仅整理复习了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知识,而且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精心预设,为生成作准备。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是提高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要求预设时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即这节课何时到何时进行何环节,各环节间如何过渡”等传统模式,进行假设型备课,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方案,以备在教学中及时调用。比如在人教版第四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进行预设时,就应重点考虑这几个问题:(1)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什么?(2)怎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假如有学生在导入时便直接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时,这时 该怎样组织下面的活动?(3)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在哪里?要设计那些活动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4)课堂上哪些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哪些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怎样开展学习评价?(5)怎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增加学困生的参与机会??????。这样预设时就将重心从教师怎样讲转变为怎样组织,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捕捉课堂中的有效资源,生成精彩 。
  课堂中生成的东西很多,但并不是生成的都是有价值的,都是精彩的。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教师要依靠敏锐的捕捉能力,并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有价值的“突发问题”加以引导,巧妙利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寻求教学中新的平衡。比如在教乘法应用题时,有一道这样的题:一条船最多可以坐5人,一个旅游团租了6条这样的船,这个旅游团只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6×5=30(人),也有学生列出5×6=30(人),当时我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5是多少。”我非常满意学生们的回答,也从没怀疑过答案的正确性。当我准备下一题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老师,这个旅游团有可能只有2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愣了一下,但也急速地考虑答案的可能性。同时我把球踢给了学生,“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呢?”“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船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生1:我觉得可能是26人,算式5×5+1=26(人)第6条船可能只坐1人。生2:有可能27人,算式5×5+2=27(人)第6条船可能只坐2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倾听中学会捕捉,课堂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思维亮点,是教师稍纵即逝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与重要的“动态生成点”擦肩而过,失去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四、互动的课堂,追求动态的生成 。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表现为“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成为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的真心交流,彼此之间的真诚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一开始我在多媒体上演示了一个五官不正的人头像,学生看了哈哈大笑。师:笑什么?生:这个人太难看了。生: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生:老师,你画错了,应该把眼睛、鼻子调整一下。学生纷纷说出可笑之处。师:如果让你调整一下,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这样调整?揭示:对称。接着我出示了一幅画了一半的图,让学生画出另一半,看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交流和体会对称是对折后的完全重合。
  五、舍得给予,让生成更精彩 。
  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可安排小组学习,课前为各小组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课上让学生将各种图形分类。在学生小组讨论、操作实践、交流汇报后引导学生关注按几条边来分类的情况,并以此来命名图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自由探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当然,给予空间并不是指让学生作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或进行一些有形式无内容的活动,给予的时间也并不是让课上的40分钟可以毫无节制地乱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放”与“收”的维度,所给予的时间与空间要与学生活动的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生成有效并且精彩。
  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要让教学走向生成,教师必须树立生成意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锻炼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调控的能力。我想,只要理智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呈现“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