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培养幼儿文明自律意识,促进主体可持续发展

2015-07-10 08: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21世纪的小公民应该是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关注环境变化,既对人友好、又对环境友好,行为举止文明、懂得自我约束,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新一代。本文将幼儿文明自律意识的培养分解为四个层次,即自我照顾、友好交往、遵守公德和懂得感恩,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文明自律可持续发展

“文明”是指言语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培养幼儿文明自律意识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它培养的是一种具有主体精神的人;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又指导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下一代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相和谐。因此,培养既对人友好、又对环境友好,与社会、与环境都能和谐共处,相互促进,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新一代公民成为当前教育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可将“文明自律”分解为以下四个层次,即自我照顾、友好交往、遵守公德、懂得感恩。
一自我照顾:解放儿童双手,提高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物品、独立进餐、洗手洗脸等,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wwW.133229.coM
幼儿从入园开始,就要逐渐减少依赖的思想,慢慢过渡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首先应该教给幼儿自我服务的技巧,如鞋袜怎样穿、衣服怎样脱、杯子怎样拿、餐盘怎样端、毛巾怎样拧等等,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幼儿生活在一个集体环境中,行为动作势必相互效仿,相互影响。因此,同伴间的相互竞赛,往往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行之有效。竞赛的内容可囊括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竞赛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男孩与女孩比赛,本班幼儿之间的比赛,以级为单位的比赛等。
如小班级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小手真能干”竞赛活动。竞赛共分穿衣服、扣纽扣、穿鞋袜、套枕头套、叠被子等五个项目。在“穿衣服”比赛中,小五班的黎嘉信非常利索地拿起衣服,套在头上,并迅速将衣服拉整齐。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获得了一面代表第一名的小红旗!大家都为她欢呼!小一班的林隽德参加“穿鞋袜”比赛。比赛开始,他先穿上袜子,又马上拿起鞋子往脚上套。这时,困难出现了:他使劲想往上提鞋跟,可就是提不上去。他想了想,然后两只小手不停地转换着方向,鞋子终于穿好了!“套枕头套”和“叠毛巾被”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高。小四班郭海韵、周梓寒叠得很细心,边角对齐,对折,再对折,将毛巾被叠得像豆腐块儿一样有棱有角。还没等老师宣布比赛结果,她们就自己给自己鼓起了掌!
比赛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幼儿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比赛,展示了自己能干的小手,体验了自我服务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幼儿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和肯定。
二友好交往:克服自私任性,习得交往方法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交流信息、交流情感、认识他人和自己。与人交往,是幼儿实现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
幼儿的交往范围窄,生活经验缺乏,要想提高交往能力,首先要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和方法。日常生活中,交往无处不在,每一个事件都可以成为幼儿共同讨论的话题,成为学习交往方法的契机。幼儿模仿能力强,教师处理事情的态度方法、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往往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情感取向。因此,教师要坚持正面的引导教育,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幼儿园还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托、小、中、大同一个年级组或不同年级组之间相互联合,开展综合性的交往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习得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和方法。交往内容可以包括礼貌用语,表达意愿、关心他人、与同伴分享、接待客人的方法等等。
如大班级举办“欢乐美食节”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八种美食:乐多多三文治、猪猪水果沙拉、干巴爹寿司、饺子、鱼旦牛肉丸、泡菜、汤圆和饮料。制作完成后,家长和幼儿凭手里的小票到各个摊位品尝美食,然后根据不同的标志图案评比出“最佳美食”。
虽然活动场地不大,且摆满了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盘子、碟子、菜刀等烹调用具,但制作——品尝——评比——颁奖却有条不紊地在两百多名幼儿和家长间进行着。“大厨师”、“小厨师”竭其所能地烹饪出最美味的食物;“美食家”很负责任地对每一样食物进行评价;当接待员、引导员的孩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温馨愉快、真实自然的交往情境,不仅让幼儿收获了欢快的童年笑声,更习得了多样的劳动技能和接待礼仪,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遵守公德:明确是非观念,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累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幼儿最终要走向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是要受到约束的,而遵守社会公德是融入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

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体验,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还比较模糊。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公德意识,让幼儿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儿歌、故事、游戏、情境表演等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社会公德准则,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此外,可以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的空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如中班级组织幼儿来到风景秀丽的千色园开展“我爱社区”大型亲子宣传的活动,力图让“文明自律”走进社区,影响社区,为保护绿色家园增添一份力量。活动伊始,家长和幼儿就大声宣布活动的主题:“爱护社区,从我做起!”在热烈的气氛中,家长和幼儿竞相抢答关于社区和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然后还以社区为题材分组进行美术创作。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尽情挥洒,超市、学校、医院、农庄、湖畔等社区的一景一物便呈现在大家眼前。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水粉画、蜡笔画、线条画、橡皮泥画和剪贴画等等。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描绘出社区明净的天空,盛满对社区美好的祝愿。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幼儿还共同收拾作画材料、清理场地中的废纸,做到“不留一片云彩”。
四懂得感恩:体会真情真爱,怀揣感恩之心
我国是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恩”、“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心怀感激、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华夏子孙,对社会基本道德意识的提高,对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单靠幼儿园的力量实施感恩教育,这项任务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必须把家庭、幼儿园,以至社区、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教育网络。
我园主要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的契机及“幼儿生日会”等特殊日子进行感恩教育。另外,不定期地开展施恩活动,如向贫困山区儿童捐赠物资,向汶川、玉树地震灾区进行募捐活动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既让幼儿感受家人、伙伴对自己的关爱,感受今日的幸福生活,进而也将爱传递,在帮助需要之人的同时感受施予的快乐,感受人间脉脉流动的温情。幼儿好比一个尚未成形的陶艺作品,每一天都在变化和成长之中。以节日活动为载体,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引导幼儿回溯成长的过程,回顾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付出,无疑为幼儿埋下了一颗心怀感恩的种子。爱会累积,爱可以叠加,可以翻倍,心中满满是爱的孩子,必然也会将爱回馈给更多的人。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弱,行为表现不稳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存在反复的现象。因此,对幼儿文明自律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巩固幼儿的行为表现,更要进一步密切家、园、社区的关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让幼儿逐渐从“他律”过渡到“自律”,逐渐内化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最终成长为受社会欢迎、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刘焱、刘峰峰.幼儿教育的新视点:可持续发展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ol]./sys/article/data/5950.htm
[3]孙艳明.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理论观察[j],2004(02)
[4]程立涛.“社会公德”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