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5-07-06 10: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乡镇党校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对于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党校党校教育思考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乡镇党校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乡镇党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效益探索
1.乡镇党校诞生及发展状况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党校来培训党员干部。wWW.133229.coM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发展的需求,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展延伸,乡镇党校应运而生。
1983年4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决定》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我省根据中央(1983)5号文件关于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基层党校的精神,随之中共云南省委以(1990)29号文件下发,文件规定了乡镇党校人员编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办学的指导思想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共曲靖地委办(1990)29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党校是乡镇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1991年底,曲靖地区全区139个乡镇相继成立。到1992年底,全省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党校,我镇于1992年成立了党校。
2.乡镇党校教育取得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央(1990)15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经过多年乡镇党校教育经验总结,一是乡镇党校弥补了县以上党校不可能对面广量大的党员全面实行培训,加之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党员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二是农村新党员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需要加强经常性教育;三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新知识的教育,乡镇党校具有跟踪和循环的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更新知识的场所;四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在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造就了一支能带领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党校是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但在党校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抓而不力
一是对乡镇党校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个阵地,能够简单培训就行了,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和过多的投入来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二是对乡镇党校教育无过硬的措施保证。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突击中心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与干部切身利益有关,拼死拼活地抓好,党的建设、党校工作是“软”任务,抓多抓少一个样,对党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三是对党校工作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对如何办好党校工作缺乏深刻的探讨,党校工作摆不上党委的议事日程,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经费紧缺,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乡镇党校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给予硬性保障;二是由于无经费投入,仅有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是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几乎是微不足道;三是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作保障,致使长年性教育培训工作落不到实处,培训难以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功能不全
一是教学设备老化、配套不全;二是图书资料紧缺,政治理论书籍、工具书、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严重不足,乡土教材短缺,需要培训时,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报刊杂志来备课,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调入乡镇党校的教师五花八门,多数专业不对口,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如我镇三名党校教师,有的抓综治工作,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信访、纪检工作,形成杂工职员;三是每年教师培训时间短,年仅安排3~5天的进修培训,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远远不足;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乡镇党校教育多数以短期培训为主,由于时间短,讲授知识面窄,增大了开展系统化的教育难度。一是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内容上存在着支离破碎、敲碎打的缺陷性;二是教学内容单调性,讲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多集中培训、少分散培训,多以会代训、少专门培训,口头上讲得多、资料辅导少,本土教材多、外出参观学习少,课堂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填鸭式”灌输多、讨论式教学少;四是缺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教学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6.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是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制约作用;三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四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少,深入乡镇党校研究工作缺乏制度性,仅限于年终总结签订聘用合同;五是考评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把工作考评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7.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多,如我镇有1430余名党员,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以容纳;二是受经费的限制,党员、干部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财政压力加大,解决吃住较为困难;三是农村党员分散,尤其像我们山区乡镇,山高路遥,隔河渡水,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偏多,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度较大。解决无职党员教育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村级党校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巡回教育的方式开展,给不能集中到镇党校培训的无职党员创造学习条件,普遍受到教育。
8.乡镇党校组织定位不明确
在2000年6月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2008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都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党校的机构性质与组织区别,乡镇党校属何类组织,如何设置等没有明确定位,实际工作中,乡镇党校只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乡镇党校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发展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且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低、教育效果差、教学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教育缺乏系统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费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三对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进一步对党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可见党校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乡镇党校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坚持办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中央(1990)15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08年9月3日颁布实施的《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以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载体,抓好农村无职党员的培训。乡镇党校始终坚持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党的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此,党委要加强乡镇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把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党校是党委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乡镇党委“一把手”要重视抓,具体责任人要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好“组织、宣传、纪检、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同时,县委党校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在提供教材、培训教师、传递信息、教学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乡镇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2.完善经费保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乡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阵地做保障。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从当地财政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我镇1430余名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说:“办好学校,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声誉。乡镇党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不同行业选调,学科专业、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能力水平看,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虽然有一些,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市、县委党校培训,在职自学成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要通过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实践研究、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适应新形势,创新培训载体
根据省委(1990)29号文件关于党员干部教育要实行分级培训,乡镇党校主要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农村一般无职党员由村级培训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以各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坚持开展巡回教学,勤办班、办短班的方式,使农村无职党员和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普遍得到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教网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有线电视网资源优势,推出“远教进家庭”栏目,实现远程教育的深化延伸,使远程教育走进每户普通家庭,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建立手机党校,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构建农村网上党校,使党校教育走进千村万户,扩大教育面。
5.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关系到乡镇党校办学的声誉,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现在乡镇党校教学大多是跟着形势任务走,内容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缺乏教育的深度。《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列》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这对办好党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围绕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一是要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发动者,服务群众的模范者,增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由过去的单纯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治法纪教育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培训对象有什么要求,需要获取什么知识,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层次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集中辅导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深入基层巡回讲课,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在教学手段上,一是坚持课堂授课与电话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电教设施、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的广泛性;二是在教学对象上,由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培训农民群众拓展,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扩大教育面;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四是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典型教育、交流探讨、调查问卷等方式,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党校工作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做到教学有计划、工作有记录、管理有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存在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要建立一套职责配套、运转有序的规章制度。一是计划总结制度;计划就是要对一年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包括教材、内容、时间、对象、经费、教员等的落实情况,年终有总结。二是会议制度;做好校务会议记录。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党校的各类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教员个人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档案管理。四是考核考勤制度;包括对党员的考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教学效果的考核,党校年终工作考评等制度。五是调查研究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检查指导制度;主要是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建议意见。七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7.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与评先、评优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二是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三是考评党校与考评党委相结合;四是组织评定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通过考评,激发党校工作活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提高与改进,充分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推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19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0.6.5
〔4〕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08.10.30
〔5〕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10.21
〔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云南省基层党校建设,1992.3
〔7〕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曲靖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2007.1.15
〔8〕吴海坤、李祥栩主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曲署文印准字71号),1995.3
〔9〕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云南日报,2007.1.15
〔10〕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曲组发〔2010〕6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