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2015-07-06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处于不断探索的气氛中,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落实。如何让学生在探索中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我觉得问题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现就简单介绍我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上《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愿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题:
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Www.133229.Com
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要”。但这几个命题中学生对“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困难,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
2.用问题的猜想,提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欲望。
数学的创造始于猜想,设置富于猜想的情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如:有一摞很厚的试卷用纸,如何很快地知道它大约有多少张?又如:“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0.1mm的纸,对折一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两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为多少mm?若每层楼3m高,对折20次后的纸,有多少层楼高?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设计“如图: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c处,b村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利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先出示一张统计表。

问:①你们最喜欢哪一门功课,为什么呢?小组讨论。
②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填写表格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门功课?
③教师小结:从这张统计表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喜欢数学,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张表设计成一张漂亮的图好吗?(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④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那条形统计图又是怎样设计的呢?趁热打铁,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画要点。
⑤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沿水平方向由左向右的射线叫横轴,与横轴垂直的射线叫纵轴。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与间隔。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教师边讲解边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
⑥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比比谁画得最美?
通过从学生身边的事引入,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结合教师提供的知识点,精心理顺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①把课前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
②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
③在动手探索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从而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实际的操作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的氛围,激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达到在创新活动中求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素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