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

2015-12-15 10: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合作探究学习研究构想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在探究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与科学素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可以增进科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合作探究学习
一、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其改进方法的讨论:
1、 协同探究法
  使用协同探究法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使学生保持合作探究的兴趣和气氛,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必须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识及技巧,但没有必要枯燥地大讲一通合作、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因为在学生没有切身体会的基础之前,他们对此是没有多大兴趣的。其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协同探究学习开展前,教师需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及其激发方法。比如教师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可与学生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2、小组辩论法
  辩论在探究性学习小组中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课堂上表现时却有些“冷清”,原因是其他同学只是“观战”而非“参战”。有同学表示,在全班面前展开辩论,特别是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参观的时候,他们觉得压力特别大,特别需要其他同学的支持。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想,如果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辩论中,小组辩论法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应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标准》以科学探究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标准中列出了科学探究的主题,并以“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新教材上下册共设置了32个“活动与探究”内容,主要以实验承载,通过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以达到师生双盈的目的。
1、 学生在主体性上的发展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经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主体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2.学生在合作能力上的发展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以及同教师的交流,不断改进自身在小组合作方面的表现,逐渐形成了整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善于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和主动协助他人的习惯。学生在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互助协作、乐群、分享以及讨论、表达和交流的技巧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3.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上的发展
  经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提出问题,运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收集资料,确定切实可行的探究计划,科学严谨地设计、实施科学实验,特别是在提出合理的证据与解释、客观地进行评价,以及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
4.学生在综合素养上的发展
  根据现场观察和访谈的结果,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的精神风貌上,行为的意识和能力上,还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均有所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求真的精神以及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难得一见的。
三、对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学校的建议
1、学校政策上的倾斜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校转变教学方式、全面实施发展素质教学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笔者认为,要使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发挥影响,学校的相关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地说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确立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政策或学校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为合作学习的展开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因为这既需要教育者革新教学理念,又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学校应该在教师工作评价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为他们提供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进修的机会。第二,为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2、教师工作重心要转移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辅导者和评价者.教师的角色转变意味着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他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结构框架与日程(课程计划),但不是活动的主宰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兴趣、意志和收获,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的价值观教育,使之发展独立、自由、求真、奋进、坚持、合作、务实的品行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人格。
3、合理利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
  考虑到现阶段初中化学一年制课堂教学的现实,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合作探究学习的任务强度较大,学生为此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时间。为此,笔者认为合作探究学习的展开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收集资料,有充足的时间设计、实施计划,教师要特别强调实验中的安全。
4.加强教师、学校间的合作
  如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之间在知识架构、智能水准、思维模式与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与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相当明显,从教学多元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正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透过教学内容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与智能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教师原有的理念更加客观和完善,也更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进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陶行之.“做学教合一”的总解释.胡晓风等,陶行之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范克新,肖萍.团体社会工作〔M〕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靳玉东,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