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当年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大学生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为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荣辱观;核心价值体;道德修养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一些外来的腐朽观念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互联网的无国界性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大力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低俗文化,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给广大青年学生带来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并成为党和国家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1、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品格。
人们总是在意识的指导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将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也会影响到大学生一生的生活。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完善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品格。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的空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是衡量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在新形势下,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八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行为表现。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学生群体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将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下去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群体要不断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
3、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思想武器,抵御错误思潮的侵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错误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传播开来。广大大学生是这些高新技术的积极使用者,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是最容易受到该类思潮伤害的高危人群。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及相关理论,使大学生获得鉴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对待各类社会思潮的正确态度,有利于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侵袭。
二、 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机制和体制建设上存在内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机制不够健全、领导不够重视的问题,导致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存在见效慢、不连贯的现象。为此,要建立健全高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制定制度,避免出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现象,确保学校思政德育教育的长效性和连续性。首先,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德育教育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其次,学校基层党团和学生组织要认真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职责,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保障机制。同时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教育工作作为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学评估体系。最后,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各基层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等要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切实完成大学生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工作。
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言行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校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要通过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3、以社会实践为阵地。荣辱观的形成是从认知到行为的内化过程。要完成道德的内化,就不能没有实践。所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荣辱,锻炼意志,升华认识。以先进人物为示范。抓典型、树榜样是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榜样的力量来源于形象可感性。大学生的情感活动丰富而强烈,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体验,形成评价的标准,找到激励的力量。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大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学生们熟知的人入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感动学生。要
从师德建设入手,以良师的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使良师的高尚情操转化为青年学生的实际行动。
4、要加大正面教育和引导,典型引路。正因为大学生的可塑性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所以对大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典型引路,通过课内课外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事迹,激励他们向先进看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帮助他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5、是要拓宽教育形式,加强实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重在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反思和改变自我价值观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应当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
6、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进行荣辱观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要积极通过提高师德、反对学术腐败等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他们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成人成才目标。这既反映了大学生的追求和理想,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同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总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虽然是一项老任务,但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却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该认真研究的新课题。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的相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一定能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班华. 1996 《现代德育论》.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鲁杰. 1998 《德育社会学》.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胡厚福. 1997 《德育学原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毕淑芝、王义高. 1999 《当今世界教育思潮》.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看内涵和意义》《人民日报》 2006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