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是要遵循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而进行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策”指计谋、办法,“略”指计划、计谋,“策略”原为军事用语,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
“教学策略”即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意图,在对教学活动取得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与认识能力以及学习过程而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计划、评价和调控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策和谋略。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可以分为对教学全局发生作用的宏观教学策略和由教学方法与技能构成的微观教学策略。因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态度、人格和智慧的组合,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实践才有可能发展起来。细分起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纷繁错综,不一而足,甚至可以说,以凡是和体育教学有关的因素为逻辑起点,都可以总结出一系列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策略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成分、教育成分和发展成分,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养成分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是显性的教学内容;教育成分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发展成分是指内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生理、心理、情感、态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后两者都是隐性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当前,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要在做好“教材化”处理后,引入课堂。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尽量增加有效内容的含量,这是保证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之一,但也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这一本真丢弃,否则将失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来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
1、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思想,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选择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能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能否为生活服务,能否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奠基。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
3、选择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选择具有较强时代性的教学内容
虽然教学内容和知识经得起时间检验可以作为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之一,虽然一些内容一直被用来作为课程内容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也有一些长期作为课程内容的东西,并非有意选择的结果,而可能是盲从的产物。体育和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竞技运动项目、体育休闲娱乐方式都是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变化性。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结合教师师资、学校硬件设施、学生兴趣等条件下,及时将社会盛行的运动项目在必要的改造简化后引入体育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鲜度。如定向运动、健美操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引进课堂。
5、选择具有科学性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首先反映在它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其次是它在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实施时是安全的。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学生整体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点,也要结合个体差异,使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另外,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健身效果,教学内容不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能让学生对体育课出现抵触情绪。同时保持适应的运动负荷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保证之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充实和加强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把体育课上成既有汗水,又有笑声的课,而不是出力、不流汗、散步式的“休闲课”和只顾学生开心而不要竞技的“娱乐课”。不增强体质,不发展体能的体育课肯定不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样,没有运动技能,没有一定运动量的体育课也只是浮浅乏味的游戏的堆砌,只能是新的“放羊式教学”的上演。
6、根据场地器材的条件选择教学内容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要把安全因素考虑在内。
7、优化体育教育内容
(1)提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程度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喜欢的素材作为体育教学内容。
(2)提升教学内容的乡土化程度
可以通过从民族乡土游戏、从传统节日活动、从民间风俗习惯中寻找教学资源,如:踢毽子。
二、优化体育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1、坚持时间效益观,尽可能减少时间的无谓损耗
首先,体育教师要尽量快速进入教学。
其次,减少教学活动中的过渡时间。
第三,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万一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采取热处理、冷处理等处理方法。具体而言,热处理是对刚刚发生的突发事件就地解决。教师对突发事件当机立断,迅速采取对策,达到既有效解决事件,有能让突发事件转化成教学事件,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冷处理就是教师对突发事件采取暂时“悬置”的方式,下课后再行解决或不予理睬的处理方式。
2、把握最佳时域,适时施教,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一节体育课学生体力和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15-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
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并使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3、保持适度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
4、提高学生的专注率,增加学生的体育学术学习时间
专注率,即分配时间内学生专注于某项教学活劝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学生的专注率旨在增加专注时间,使其尽量接近于分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机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此外,还要在提高学生专注率的基础上提高过渡时间效率,保障教学各项活动的有机衔接。另外,体育教师通过适当的办法、生动形象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体育学术学习是学生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所进行的身体练习或智力活动。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课堂时间较多地安排在学生的从事身体练习以及思考、总结、反馈等过程中。
三、安排运动负荷策略
1、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效,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不同密度的教材。
2、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且保持此心率的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
四、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策略
1、体育课运动损伤的原因
(1)教师方面
①安全意识淡薄。
②专业能力差。
③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学生方面
①安全意识淡薄。
②身体素质差。
(3)场地器材方面
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都可能使学生受伤。
2、有效降低体育课运动损伤的策略
(1)教师方面
①加强专业思想修养,敬岗爱业,关爱学生,提高责任意识,认真备好每节课。
②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应性教学。
③规范工作程序。
④科学便理地安排授课过程。
⑤正确的动作技术教学。
⑥提高教学场地的安全性。
⑦有效的教学管理组织。
(2)学生方面
①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③注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五、安排练习密度策略
北京体育大学1987年出版的《几个国家学校体育的比较》一书认为“全课练习密度25%-45%是增强学生体质实效的适宜指标之一。
六、增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策略
(1)结合教材,通过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体育的价值观教育。
(2)在实践课中进行知识渗透。
(3)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七、促进师生交往策略
(1)要发展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性的师生交往,主要从“爱生尊师”入手,从建立正确的师生观入手。
(2)体育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学会赏识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行为。
(3)以此同时,体育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八、安排心理负荷策略
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神经系统保持紧张与兴奋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心理能量消耗的多少等应激反应的总和。它一般包括:注意、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一般而言,学生的注意力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前区15分钟处,情绪高峰一般出现在中前区4-15分钟处和后区36-40分钟处;意志高峰出现在课中20-30分钟处,这与学生的生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体育课中,教师要根据人体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课的心理负荷曲线。既要与教学进程相联系,又要与生理负荷相配合,使学生的心理负荷高低起伏并与生理负荷相互调节、相互补充。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调整,使体育课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有效。
一般来说,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负荷要保持合适的强度和量,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运动。
九、激发学生动机策略
1、了解学生的动机
教师应尽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把握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知道今后怎样去调整它。
2、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同内容领域的价值,并让学生相信,有投入就会有所收获。特别是对于体育成绩不理想或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提高其主动参与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姚利民、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课堂管理论》陈时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作者简介:杨青,(1960-),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