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语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导语设计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整体构思等来进行。好的导语,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和智慧,体现着教师的学识和素养,闪耀着教师的光辉。好的课堂导语好比一首乐曲的前奏,一出戏剧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导语犹如一颗石子,一旦投入到学生思维的海洋中,会激起圈圈涟漪,撩拨学生强烈的求知渴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一堂完整优秀的语文课不能没有导语,导语是教师教案中的重要内容。好的课堂导语好比一首乐曲的前奏,一出戏剧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下面谈谈几点我认为较为实用的方法。
一、激趣法 激趣法即满足好奇,激发兴趣。《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寓教于乐”的道理。导语中选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睿智的幽默或成语典故,使学生开启思维,引起联想,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陌上桑》时,一位教师上课这样说:“同学们,我先讲一则外国幽默故事,听完后请大家说明它用的是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这则故事是:一位农妇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乌鸦见了她,吓的不仅不敢偷吃玉米,还把以前偷的玉米送了回来。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有的说这是夸张手法。教师说:“夸张是从修辞方面说的,如果从描写方面说呢?”学生们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很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现在,我们学习一篇中国的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 这样的导语,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设疑法 设疑法即起句设疑,巧布疑阵,诱发思考,引而不发,造成较强的诱惑力,激起学生急切探求结果获取新知的心理状态,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思考如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把疑问巧妙的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后教师的总结中得到满意的回答。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我就用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导语:“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自古就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在一天天改变,日子越来越好,但我们还仍在不断追求。古人的理想社会是怎样?我们的现实社会达到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了吗?”这样的导语,为后面讲述课文设置了疑阵,达到了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对比法 对比法即用比照的方式导入新课,把学过的内容与要学的新知识做对比,从对比中揭示新知识。这种对比可以是矛盾的、对立的,也可以是相似的、有联系的。在对比中找内容的异同、方法的难易,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对知识有承上启下的迁移作用。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课时,把学过的《范进中举》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写法与《孔乙己》的写法对比起来。我就用这样的导语:“《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情况对比,刻画了一个热衷科举,中举后发疯,最后成为与封建权势同流合污之辈,揭示了封建科举的罪恶、封建社会的黑暗。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孔乙己》中也是刻画了一位封建社会举人,对比一下未中举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这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了这两篇课文的意境中,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描绘法 描绘法也叫创设情景法。教师选用适当的歌曲、图片、影视、实物、模型等,创设出一种与新课内容相一致的氛围与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在学习《敬畏自然》时,我把一些大自然奇观异景的图片进行幻灯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激发其情感,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是一段不用老师说话的导语,但效果却很佳。
五、解题法 解题法从审题入手导入新课。教材的标题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中有的点明了教学内容、范围、重点;有的点明了人物、事件、背景、意义。抓住教材标题,教学中则会收到开门见山,直插中心内容的功效。
导语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整体构思等来进行。好的导语,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和智慧,体现着教师的学识和素养,闪耀着教师的光辉。它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当然要设计好课堂导语,关键是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根据不同体裁、不同思想的文章设计好每篇课文的“开场白”,以达到掌握知识的最佳效果。然而导语设计要避免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程式方法。好的导语犹如一颗石子,一旦投入到学生思维的海洋中,会激起圈圈涟漪,撩拨学生强烈的求知渴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导语设计应在语文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