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中,能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语,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课堂更精彩,生动,自然,顺畅。
【关键词】语文课堂八年级课堂导入设计
一、预习提问式导入
预习提问式的导入,教师可以在布置学生预习或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有关课文主要内容或主要写作特点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要通过阅读,快速地捕捉文本信息即可。如《老王》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是以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两个字,一曰“……”二曰“……”。在这样的提问式导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二、情境创设式导入
(一)教师纯粹的语言描绘情景。即教师组织语言对所要教学的课文加以文字性的表述。如《核舟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和中华。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的是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精湛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如今教学中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所以在教学导入中恰到好处的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进入新课之前,放一段音乐创设一种情境,可以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的效果,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在讲授鲁迅《雪》时:(播放音乐,彭丽媛《我爱你,塞北的雪》)再配以文字解说,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似乎把我们带到了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北国,塞北的雪如诗如画,心地纯洁,默默奉献,给人美的享受。对于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心情,感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共同学习1925年鲁迅先生写的著名散文诗《雪》,全面回味一番他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体味其表达的情感吧!用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雪的世界,同时又配以教师的语言导入,更能体味鲁迅先生笔下“雪的的世界”。除此之外,通过各种渠道还可以查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此导入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核舟记》时,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向学生展示从网络搜集的微雕作品图片,在学生的惊叹之余,介绍我国的微雕艺术。继而深入文本,走近核舟,共同去探寻它的精妙奇特。
(三)现场模拟创设情景,即创设与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我们即将要教授的内容。在学习《吆喝》一文时,新课授课前,模拟创设農贸市场的情景:我们准备了一些蔬菜水果道具,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种,并且组织语言模仿商贩卖这些商品。之后,对他们的模仿的过程评价——“你们刚刚的口头语言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学生在这种互动性、针对性的模拟情景中,亲身体会,加上之后教师的文字引导,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就更有兴致了。
三、温故知新式导入
温故知新的导入也可以理解为迁移式导入,就是根据以前学过的、内容相关的课文导入新课,使学生将知识系统起来,加深理解,加深影响。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导语设计:在七年级时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除此之外在文中作者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阿长。这位阿长与《山海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这样的导语,联系旧课,引出新课,让学生回顾的同时认识到两课之间有相同的知识连接,在“温故”的基础上,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介绍作者导入
在介绍作者及作品的基础上,导入对新课的讲授。如《列夫·托尔斯泰》:你们看过《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吗?这几部享誉世界的名著作者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茨威格所写的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在对作者及相关作品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与作者相关的新课就有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再如《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他开创了我国白话文小说的先河,可是你知道吗?鲁迅先生年轻时的梦想并不是从事文学创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藤野先生》,在探求答案的同时认识一位给予了鲁迅鼓励和鞭策的外国老师。不仅让学生再次的重温了与作者相关的信息,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这就给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方向。
五、承前启后式导入
在对上一课进行简洁地概括评论之后,自然过渡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我的第一本书》: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他人生历程的一段回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这样的导入既对前一课有一定的温习,又能很自然与新课联系,起到很好的导引作用。
六、联想式导入
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有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回忆,加以联想,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与感受“桥之美”。用这样的文字引导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带着兴趣去阅读课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画面。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35-136
[2]张泉·初中新课标·金榜学案教师用书·八年级语文(上)(下)2011-2012
作者:罗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