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提高幼儿混龄教育实践效果的途径

2015-12-15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混龄教育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活动的管理教育方式。幼儿混龄教育就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同在一起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现在,全国很多幼儿园多把幼儿园混龄教育作为研究项目,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本文试图从客观性、现实性等角度来探讨提高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践效果的途径,为促进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一、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年龄(一般是1岁以内的年龄差)把幼儿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优点是,便于实施集体教学,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相一致的。同龄编班的不足是,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等。同时,也有教育专家认为,绝大多数幼儿因独子女而缺乏兄弟组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从而会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
  为了改变同龄编班教育或混龄教育可能存在的不足,部分幼儿园或教育专家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如“部分混龄”或“完全混龄”,“间断性混龄”或“连续性混龄”等,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些缺憾。
  二、混龄教育的现状分析
  混龄教育有许多显著地优势和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是能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时,他们会表现出同龄人无法比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不同年龄同伴的群体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一种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孩子不仅能巩固并重新思考已有的经验,而且还能发展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混龄教育活动不仅能提供给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而且还能解决同龄儿童间的冲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由于年龄不同,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他们进行交谈时,彼此就能注意倾听,很自然地能接受哥哥姐姐式的建议;哥哥姐姐借助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起 “小老师”。异龄儿童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良好途径。三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活动过程中,异龄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混龄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首先,能力强的大龄孩子用自己的学习顺序、学习方法,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语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担任着领导角色,对自己充满信心;其次,能力弱的大龄孩子和小龄孩子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至于对自己灰心,维护了自尊;第三,能力强的小组孩子能和大组孩子一起活动,能解决原来“吃不饱”的现象,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认为自己有时可以超过哥哥姐姐,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第四,能力弱的小组孩子在大组孩子的细心帮助下,没有太大的压力,放松地看和学,反而轻松地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掌握了游戏方法,他们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四是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与反思能力。 “混龄教育”研究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教师们生成新课程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教师提供、把握材料能力的提高,实施混龄教育以后,教师们能及时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并及时高速和生成新的材料体系,使活动能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不断延伸下去,同时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多样性、操作性也日趋科学合理。
  混龄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和中国传统教育不相契合。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幼儿园编班是混龄的,却很少见到混龄教育研究的文献和成果,理由非常明确,因为混龄编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它的价值在许多有关社会的、认知的研究文献中已经包含了。二是大龄幼儿的表现,教育、示范性无法充分发挥。混龄活动安排比较丰富,但实质上由教师在主宰着,幼儿们往往只是被动的参与,大班的幼儿并不能在弟弟妹妹面前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三是幼儿教育目标任务完成率不足。在进入班级时教师过于的依赖以大带小的方法,基本上幼儿的操作都是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完成的。虽然幼儿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但在操作的准确程度却不如以前了,幼儿在操作的有序性及任务的完成意识特别的欠缺。
  三、提高幼儿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提高混龄教育的家庭、社区参与度。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混龄教育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才能达到的效果,在家庭和社区中延伸更富有教育活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利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家教讲座、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耳闻目睹,使家长对混龄教育中有于独生子女的成长优势有更深的理解,对混龄教育充满信心。有效地配合幼儿园的混龄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结交的兄弟姐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节假日家长相互邀请相互作客,结伴去社区、郊外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在社区宣传栏里定期展示混龄教育的成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教师、幼儿、家长之间产生互动的教育功能,从而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影响一个社区的教育氛围。
  (二)提高混龄教育中的体育活动比例。
  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以“大带小、小促大”进行混龄晨间活动,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克服困难,学会本领,让他们产生一种喜悦心情,感到自己很能干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要有计划的安排晨间活动的内容,如民间游戏,集体舞,各类比赛游戏等,形式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自由活动,在集体活动时,提供4-5个不同年龄要求的游戏同时进行,幼儿可按兴趣选择游戏,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幼儿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也能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
  (三)提高混龄教育的区域化活动比率。
  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开展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适应不同儿童个性需要发展水平的教育形式,根据教育特点 ,各班围绕一个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幼儿积极操作,反复实验,自由交往,不懂的、不会的就主动去请教同伴,不管是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都会乐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相互适应,相互欣赏,在相互磨擦中解决矛盾,达成一种构识,正是由于这各学习和磨擦使幼儿学会了适应,学会了社会公德,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幼儿变得聪明,能干变得自信,大胆。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咨询者、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又是幼儿愿意交流、愿意倾诉的亲密朋友,孩子们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大家庭式的混龄环境中,不仅主动获得了多种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提高混龄教育主题化、节日性。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如民间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具有纪念意义的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开展活动的主要渠道。三八妇女节活动,可让小朋友们合作制作“光荣花”到街上、商店、银行等给阿姨们送花,让哥哥姐姐嘱咐弟弟妹妹:看见了阿姨要说阿姨辛苦了,祝你节日快乐。中秋节,组织幼儿带着月饼去慰问武警叔叔,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为武警叔叔表演节目,和叔叔一起唱“八月十五月儿明------”一起吃月饼,看叔叔表演军体操,参观军营,摸摸叔叔的机枪,和叔叔一起游戏,有的孩子问叔叔,你的家在哪里?你想妈妈吗?你到我家去玩玩,好吗?叔叔我喜欢你,在孩子们心中萌发了一种亲情,学会关心他人,把叔叔当成自己心目中的崇拜偶像。六一儿童节的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表演混龄游戏,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参加游戏,充分地展现孩子们的才华和家长们的关心。除了节日活动外,全园混龄活动经常开展,如:哥哥姐姐牵着弟弟妹妹的手,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陶冶孩子们的身心,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总之,“幼儿混龄教育”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以大带小”只是其中的一种培养形式。我们应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混龄教育渗透于各个领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