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立交桥”模式

2015-12-15 10: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及时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文就是为了化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就业拥堵的现状,提出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立交桥”模式的观点,并阐述高校构建此模式的思路,要内外结合,从深化高校就业工作的体制改革和利用外部资源拓宽就业渠道综合考虑。

关键词:关键词:就业;构建;模式;内外结合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2009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611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66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作为高校的一员我的观点是: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立交桥”模式。何谓“立交桥”模式? 在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而我提出的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立交桥”模式,正是用来解决大学生就业拥堵这一棘手现状的。高校作为“立交桥”的建设者,如何才能把这座关系到学生前途,关系到学校名声的立交桥架设好,我认为应该内外结合、双管其下,从深化高校就业工作的体制改革和利用外部资源拓宽就业渠道综合考虑,化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一、深化高校就业工作的体制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需要学校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与大力支持。每个部门都要立足本职,尽可能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建立一种以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结合为基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校师生共携手的就业工作体制,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全程服务。
1、实行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该只是学生毕业时才做的一种阶段性工作,而应该是择业的一种准备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学生选择好第一份工作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觉、自立、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
    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涵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部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并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要以德育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列入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并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开设。
2、专业设置市场化,培养模式多样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部分高校一味地增开新专业并不考虑自身开设此专业的条件是否已具备,某些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从而造成了新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失衡;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参考市场的调查较少,学习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都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因此高校更要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及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及其需求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应当脱离社会需求想当然的开设专业和课程。
3、设立职业生涯辅导与咨询机构,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期间,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但单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因此,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建立职业生涯辅导与咨询机构,由一批具有渊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精通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借助其知识和经验优势,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议,进行跟踪辅导、贯穿全程,不断激发其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们实现人生目标。
    循序渐进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完善指导工作体系。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定位,包括内在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外界环境予以评估,做到知己知彼,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更具有实际意义。其次,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使学生的职业目标大体符合主客观条件。再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选择,要考虑其个性特征。职业生涯能否成功与学生性格、兴趣、特长等关系密切。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并在保证了前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最后,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策略,帮助学生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
二  利用外部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1、政府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不仅要坚持市场机制改革方向,而且需要政府创新战略政策思路,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环境中,政府可以依法作为的领域包括:政策支持、重点资助、完善市场、负责监管、组织评估、动员舆论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政府还通过助学贷款,设置特定岗位,为校企搭桥,建立创业风险基金或小额贷款制度,完善志愿者服务方式等手段,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对自主创业者实行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门路。
    根据政府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与制度,学校还应该结合实际主动出击,与政府统一整合资源,建立强大的共享型机制,以促就业。其中,政府在校企、校校合作上还可以发挥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的作用;政府在宏观上对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可以使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经济资源相结合,切实落实学生的实习基地问题,根据企业的用人意向安排毕业生到有关单位进行“上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让学校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                       
2、充分发挥校友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校友是每所高校都有的独特资源,是高校与社会密切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通过校友学校可以及时准确了解用人单位当地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人员流向,以及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通过校友的示范作用,用人单位了解了学校的毕业生;通过校友的中介作用,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就业桥梁;通过邀请校友所在的企业来校招聘,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利用校友引进用人单位,让毕业生真正“零距离”接触求职第一线的岗位和信息,自然能有效提高毕业生求职的命中率。
    校友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事,外国高校种意识更强,校友的作用发挥得很好,他们的观念就是“荣辱与共,你兴我兴,你亡我亡”。  在美国,通过校友找工作,是很多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美国高校很看重校友网络,校友们很乐意为本校毕业生介绍工作、提供实习的机会、向本公司推荐、提供就业信息。校友们自己也知道,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地位,也影响到作为校友的荣誉。不光是在美国,欧洲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每年都向所有校友发送最新的校友名录,并鼓励在大公司任职的校友优先考虑录用本校毕业生。
3、 企业应介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企业对于高校培养新型人才、提升就业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企业介入高校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才能把企业、高校、大学生、人才四者紧密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上供求双方的共赢与和谐发展。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开发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技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需求同步,在学校就完成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整合,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成为赢家。如果在学生的就业链上缺少以上环节,没有按企业所需进行人力资源的调整与培训,必然导致投资理念的失效,严重浪费人力资本,同时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为企业增添沉重的负担,继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每年数百万毕业生的生活和前途,牵动着数千万在校大学生思想和心态,寄托着无数家长的希望和祈盼,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准确定位,变被动为主动,勇于探索,努力构建好高校就业工作“立交桥”模式,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拥堵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高教,2008年第1期.
[2]吕 萍:《当前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昆明示范高教,2008年第2期.
[3]宋丹 甄伟红:《试论企业介入高校就业指导对实现聘求共赢的推动作用》,河北经贸大2008年第8期.
[4]彭文军 丁三伏:《论关于高校就业指导的体制改革》,湖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5]数据出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历年《全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