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引入专业课教师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

2015-12-15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为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本文从高校和教育角度出发,拟在现有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引入专业课教师,利用他们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资源优势,搭建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以更好的促进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业课教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合并重组和扩招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的师资和配套教学资源普遍不足,培养的学生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相对社会的岗位供给普遍偏高,导致初次就业率和跳槽率都很高;不少用人单位出现了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1]等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本文从高校和教育的角度出发,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引入专业课教师,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就业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
  二、我国高校现行的就业指导体系及不足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或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其人员主要由学校和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及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构成。他们普遍缺乏相对综合的专业背景和优势,在承担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许多其他事务性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关经验,对就业模式和就业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够深入[2],对学生的指导往往停留在就业技巧教育和宏观政策引导层面,不能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引导,无法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三、引入专业课教师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及其作用
  (一) 构建包含专业课教师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在现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引入专业课教师,利用其专业背景和独特优势弥补实际就业工作中关于此方面指导的缺失,形成专业课教师和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为主体,两者互补互溶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作用
  当前,就业率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就业状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指导成为所有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社会和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兴趣,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很好衔接[3]。
  首先,将专业课程改革与就业指导相联系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课程改革是其中重要且必要的一环。(1)专业老师利用自身了解所属行业市场的优势,在授课时有的放矢,不仅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能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规划。(2)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毕业生较为欠缺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侧重对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3)专业课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高校的就业指导一般在大四展开,一是就业指导老师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大学全程指导的需求;二是高校长期实行“严进宽出”的招生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接触较多,如果从一接触专业课开始就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渗透,将专业教育转化成一种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能力培养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言而喻。
  第三,开发专业课教师优良的社会资源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用人单位基本上是零接触,双方在相互选择时不存在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的就业签约成功率也就不高。而专业课教师拥有广泛的校友和毕业生等社会资源,与很多用人单位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缓减当前用人单位不能准确识别人才,大学生也不能获取及时可靠的就业信息等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利于毕业生获取就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志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7).
  [2]张佩芬,华颖,俞一统.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5).
  [3]罗瑞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专业教师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9,(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