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2015-12-13 1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年纪大了,思想品德课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课不是考试科目,上课马马虎虎 ,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了。可是我不这样认为,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句话:“智育不好处次品,体育不好处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向小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究竟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并且真正在思想品德课上受到教育是我反复思索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探索研究并与同行教师切磋, 我认为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学生实际的目的要求
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根据所教年级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大纲要求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二、每堂课都要确定一个小巧灵活的小课题,把思品课上成常态课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是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的。从认识无数的小道理到达认识大道理,教学要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涵义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课题还应该出得活一些,要富有启示性,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常态课要包括课前活动,首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留意学生在学校、家里、社区一些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生活事件,这些都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最好的资源之一。其二,让学生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观察等切合实际的活动,让孩子有先期的体验和感受。其实,这部分课前准备活动,已经在引导干预儿童的生活,在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前准备活动,比在课堂上精彩的40分钟更重要。课堂活动还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主体部分,要通过安排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感受来提升引导价值观;要通过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让孩子们体验自己成长的感觉。 最后注重课后活动,“这一节课的结束,就是下一节课的开始”。课后活动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要力避为上《品德与生活》课而模拟众多的虚假场景,努力遵循孩子的生活轨迹,真正把德育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课后自主学习,小课题研究,心得感悟,课后实践,把普通的生活事件和非日常生活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儿童的生活圈子,促进儿童的美好生活,这才是我们教学最终的目的。
三、联系时政的品德课是最鲜活的
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应投其所好。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在教学中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四、诙谐幽默的品德课是最快乐的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形式多样的课堂是最开心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让我们的课堂达到和谐高效。如在学习《与邻里和睦相处》一课时,上课后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就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列举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如爸妈不在家时邻居是怎样帮你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你是怎样帮助邻居的等等,通过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自己明白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
俗话说得好“嫩枝易变也易直”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时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容易沾上不良的思想和品德,如果矫正的及时,就能改正过来。如果听之任之,等长大后再去矫正就要困难十倍,百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改造比塑造更难”的道理。最后,我用一位科学家的话作为结束语“如果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很可能越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