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还提出该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发情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都是彩色纸张,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和真实的图片,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家里来了客》一课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客人来到家,盼盼是怎么做的?客人离开时,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盼盼表现怎么样?然后试读图上儿歌,学盼盼的做法。一首富有情趣的儿歌,道出了待客的基本礼节及待客的真诚、热情,学生在榜样作用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我也想当升旗手》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国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通过观看唤起了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升旗手、护旗手的羡慕,使他们初步感受到升国旗时的庄严气氛。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教完《我随爸爸去做客》以后,我说:“小朋友,你们现在都知道怎样做文明小客人了吧,现在咱们就去做文明小客人,比比谁做得最好。”我将所学的内容和儿童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表演时分组提示,进行演练:(1)我去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家。(2)我去了爸爸、妈妈的同事家。(3)我去了表弟、表妹家。(4)我去了老师、同学家。并评选“文明小客人”,颁发奖章。儿童在仿真实性的演练中将自我融入情景中,自觉地升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习惯。1.与学校、班级教育的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了《小学生活开始啦》一课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习行为规范,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2.与社会活动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为残疾人献爱心。可在认真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后,动员学生为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低年级的小朋友虽小,但也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温暖的微笑、亲切的话语、热情的搀扶等都能使残疾人受到鼓舞。3.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学《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课后,向学生提出几条具体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脸、洗脚,自己系鞋带,自己洗手帕、洗袜子,自己铺床、叠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进行洗手帕、系鞋带、叠衣服比赛,评比劳动小能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