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再谈高校体育教学兴趣的培养

2015-12-13 10: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热情,表现出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运动,是青年少感兴趣的项目,但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把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需要凭借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力和实践积累的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掌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遵循体育教学兴趣形成的规律,经过充分的备课,并在课堂上对每个教学环境环节进行精心的实施。为探讨这一课题,笔者拟从教学思维形式、教学作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以下几点论述。
  1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进入积极活动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有无需要,有无信心以及因此而产生满意感和学习兴趣。
  所谓体育学习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欲求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它不仅是影响学习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的产生与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某种认识的时候,就会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兴趣,由于对体育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需要,就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和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首先应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通过此种认识活动,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需要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懂得:
  ①什么是体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②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③健康长寿与运动的关系;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上述基础上,再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兴趣得到满足,并把体育课的学习、锻炼与将来自己所要从事的事业需要联想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形成长远的间接学习动机,进而使学生产生更高的求知欲,增加学习的兴趣。
  2 要有民主教学作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教学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过于强调自身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是影响学生课堂兴趣的重要因素之理。因为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激励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解放”后,才能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和、产生求知需要的“情绪场”,并通过这个“情绪场”的作用,来唤起学生的求知乐趣。显而易见,教师的民主教学,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很有效的“活化剂”。
  在课堂上,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应体现于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全教学过程。必须力戒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一切、样样由教师唱主角的做法,否则,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和依赖心理,课堂情绪就不会高涨,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调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注意学生所长,设法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具体地说,就是有的练习让学生自己示范,有的内容叫学生自己讲解,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如果教师课堂教学形成这样的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倍增,课堂上就会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技术教学的吸引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兴趣的形成还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深,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大加深,学习兴趣也就不断增强。因此,知识基础的巩固、扩大与加深是兴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反,在教学中假如教材内容所选择的知识贫乏,只是一些简单、单调的重复动作,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无法产生兴趣,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增强体质所必须的运动负荷。因此教学的内容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讲解艺术,尤其在技术概念的讲解中,逻辑性要强,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学实践证明:语言简明,准确清晰具有逻辑性,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活泼,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就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抑扬顿挫,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协调,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优美大方,并具有美的表现力,使同学看后跃跃欲试,这样,更有助于增强技术的吸引作用,从而使学生对技术动作产生一种强烈的需要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 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区别对待
  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与运动负荷,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安排。如果任务过重,教材内容过难,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经过努力也达不到要求的自弃心理。这样不仅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且还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任务与要求,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能够达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基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学中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别,提出不同要求,区别对待。

  5 教学要敢于创新,克服教法模式化
  教学创新是培养现代化新人的需要,它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四有”人才。就课堂兴趣来说,如果教法模式化,课堂上没有特色,不能适应学生求新心理需要,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教师要借助于各种有利的教学条件敢于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创新的着重点,就是教师必须重视教法的更新,从课堂上的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等主要教学步骤入手,改变老套,不断改革教法。具体地说,教师可在课堂的讲解时运用“比喻”、“暗示”、“提问”等揭示性语言穿插教学,让学生有新奇感,不单调,或在示范时把复杂和难度高的技术动作用分解法,使示范动作做得简单轻松、自如和优美,避免学生心理上产生“难学”的感觉,待学生建立自信心后,经过重复练习,形成分解动作的基本概念,再逐步提高示范动作的难度。或者在学生练习时,根据动作的难度,降低动作初练要求,消除学生胆怯心理,使学生逐步由易到难地独立完成练习。总之,如果能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新、堂堂有异,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课堂情绪就能高涨。
  6 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情绪
  掌握好课堂节奏,是教师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课堂教学节奏过快,会造成“满堂灌”现象,容易使学生紧张疲劳;如果课堂教学节奏太慢,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即使适宜的教学节奏,如果节奏单一,没有新鲜感,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而降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课的教学节奏。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理想的教学节奏应该是:根据教材的兴趣特点、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和性别等实际,对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运动负荷与密度,进行合理巧妙的安排和精心的搭配,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张有弛,张驰相间,变化有度,反复有序,使学生的听、看、想、练交错适度。如果教师掌握好了这种节奏,学生便会产生美好和谐的感受,课堂上便乐兴倍增,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还应有应变的准备。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随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和反应,针对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课中的节奏。如运动负荷和密度不适合,则应及时调整。如果学生已掌握了动作要领而表现出漫不经心,则应随时加快节奏,以保证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应注意课堂的变化随时调整。
  7 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师本人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比较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逐渐建立的。学生不仅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美育教育者,而且也希望教师是一个知识渊博、思想品德高尚、并享有威信的教师。因此做为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真正德才兼备,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其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种种,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些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最优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学.体育系通有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 高翠华.浅谈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艺术.新疆体育科技 199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