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2015-11-20 09: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动态课堂;教学评价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中职语文教育形势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文化课。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来学技术的,根本没必要学文化课。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教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但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职教大发展的今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新型语文教学的原则
(一)民主原则
    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贴近学生语言,平等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二)需要原则
    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例如告诉学生,以后面临求职,就需要写自荐信、求职信,还要使用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养不高,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三)问题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巧妙设疑,可使学生产生迫切的解疑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学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型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情感性 
    在讲授戏剧单元时,让学生剧情再现,充分体验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在讲授《最后的常春藤叶》时,采用亲身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老贝尔曼、苏艾和琼珊,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在资本主义社会低层小人物之间无私而真诚的关爱。
(二)灵活生动性
     教师要做到四个转变,从一味要求学生到关怀学生,从让学生苦学到乐学,从单纯知识传授到双向情感交流,从指责学生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课堂就会丰富多彩。 
(三) 开放性
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开放式课堂,就要从一言堂转到群言堂,从听——记——练转到自学——质疑——研讨——运用——创新,从死记硬背转到大胆质疑,从满堂灌满堂问转到勤思、多问、多练。
三、新型语文教学模式——动态课堂
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 动态课堂的目的性
    明确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明确教学任务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明确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企业文化进课堂,感受生产线上的要求与从事职业对文化水平的要求。
(二) 动态课堂的模式
1、动态课堂的三个步骤
预习——与社会和资料互动。
课堂——师生互动
延伸——与专业或个人发展互动
2、动态课堂的具体要求
(1)预习阶段的调控
以教师指导下的搜集、整理、提炼、概括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包括制作演示文稿、教具、道具等。
(2)课上的展示,自评、互评以及质疑、讨论、争辩、评价等活动。
(3)小组学习七步法:
分组(每组4人)——承担任务——开展研究——展示交流——提问学习——反馈复习——评价检查。
如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应用文教学。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任命角色。在公司的运作中,把相关的往来公文、法律文书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分配给不同的角色,各个公司展开竞赛,任务完成后,展示到黑板上,互相找错,找到一处加分,该公司出错的扣分。进行评价,最终看哪个公司的效益最好。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成立公司——确定角色——任务——分配——展示——找错——交流——评价——确定效益
(3)教师穿插的点拨、引发、互动等活动。
(4)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相关活动的表演。
如现场的招聘模拟,现场的服务模拟等。
(5)课下动手、动脑的小组合作性活动。
3、动态课堂的优势
实现了学生的能力互补,他们有共同的任务目标,有共同的工作策略,有共同的对成果负责。整个课堂有身体的参与,强调“做”,与行动直接联系,有具体的行为,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有智慧的支持,而不是单纯的动作技能,学生真正地活起来;有成果的获得,有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地笑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整个课堂也会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2000
[2].王灵玉:《职高语文疏离生活的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10期 
[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2000
[4].王灵玉。职高语文疏离生活的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等职业教育。2007,(10)
                  
参考书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 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4]. 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6期
[5]. 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09期
[6]. 赵秀兰:《“参与型”课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1期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