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对我国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再思考

2015-10-05 14: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从反面了解拓展训练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期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拓展训练更好的融入高校体育课教学中。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拓展训练
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最早起于二战时期的海上生存训练,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做了大量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决定你生存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你的体能,而是你的心理素质及意志。1934 年,英国成立了 Gordonstoun 学校,主要通过一些模拟的科目对海军的生存能力、作战意志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训练。1995 年,拓展训练从香港、日本传入我国内地。从此,拓展在中国内地迅速发展起来。
2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在国内综合类高等院校中将拓展训练作为体育选修课程开设的学校已有不少,如: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等。但在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体育类院校中开设拓展训练的学校却为数甚少,只有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少数学校将拓展训练的部分内容设置为公选课,而国内的其他高校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未真正将其引为高校体育教学项目[1]。葛和平、李忠俊从调查的四川省在职培训师参与培训的培训对象来看,12名培训师全部参与了企、事业单位精英、普通员工的培训,而参与高校师生和其他人员培训的比例分别是67%和33%。高校拓展训练和社会商业拓展训练相比,相对要滞后得多[2]。
  刘硕指出由于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开展还处在试行阶段,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致使这种新颖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仅仅风行于“名校”之中[3]。
  2009年刘晓屹在对山东济南高校拓展训练现状分析中指出:济南市 60 多所高校,只有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英才学院拥有较大规模的拓展训练场地,60 多所高校中只有 3 名教师拥有拓展教师资格证书、2 名教师拥有定向运动教练员证书、2 名教师拥有攀岩教练员证书,缺少训练场地、教师师资匮乏严重阻碍着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开展[4]。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因其显著的教学效果,拓展训练课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但从软、硬件方面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不能满足开设该项目的要求。
3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的差异
  拓展训练倾向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精神层面提高,重视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理训练,而体育课倾向于身体素质的增强和娱乐身心目的。体育的目的包含很广,拓展训练只是体育所包含的一部分。如果原封不动地纳入教学课程显然不能符合学校教学要求。
3.1学习目的的差异
  拓展训练的目的是挑战自我,通过“体验—了解—控制—超越”模型,使参训队员完成挑战自我的目标。参训队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逐渐发现团队成员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齐心协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完成任务。教练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表真实感受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对学生的不正确思想和行为及时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体育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学生通过体育课去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2学习过程及考核标准的差异
  拓展训练课是老师布置完任务后由学生亲自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相互间进行交流,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然后学生在教练引导下共同回顾整个完成任务过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使学生得到较深的体会。考核时没有以定性评价为主,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无法进行量化考核,不易深刻了解教学效果。
   传统体育课教学过程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老师纠错再讲解、学生再练习、考核,教学过程固定、项目单调,学生学习过程没有较深体会,只要按照考试的标准努力练习即可,上课内容更不用保密。体育课程从开始就制定了考核标准,基本上都能进行量化考核,容易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从以上差异可以看出拓展训练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和考核标准与高校体育课不近相同。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课在课程标准设置、评价体系建立、考核方法拟定与考核标准制定等方面尚存在对接问题。
4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开展时遇到的问题
4.1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没有相应的场地器材,就没有办法开设这些内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只有北大、中国地质大学等这类拓展训练开展较早的高校才有完备的场地设施条件。以我国高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开展拓展训练,也只能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接近于体育游戏的简单项目,不能使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体验,不能充分展示出拓展训练的魅力。
4.2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也是影响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拓展训练的教师人数少、级别不高。每个教练所训练的人数应该在二十以内,因为在受试者“体验”过程中,教练要注意观察、记录团队内部变化;每个人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如果训练人数过多,教练在观察时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这样就会导致在“回顾分享”时不能抓住问题的全部展开分析、引导。所以在人数过多的群体里,教练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状况,这样停留在形式上的“分享”就失去了训练的本来意义[5]。教练级别不高会使项目设计不合理,上课时学生津津乐道于活动过程,却没有得到最应该收获到的启发,甚至适得其反,加重学生的心理障碍。
4.3科研相对滞后。查阅资料发现与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文章很多,但是绝大多数是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具体如何引入,解决拓展训练如何与体育课程能够真正融合是目前科研领域较少涉及的问题。
5结论和建议
5.1我国高校体育课确实有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但是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尚有较大差异,必须从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等方面尽快与体育课接轨。
5.2从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分析来看,只有少数高校具备在体育课中较好开展拓展训练的条件,但是高校体育课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基础的拓展训练以积累经验,同时加快场地建设和教练员培训。
5.3相关科研的滞后导致大多数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未知性。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多进行实验研究,切实找到适合本校的拓展训练项目和组织方式,使之能与体育课真正融合,然后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小青,张学生.拓展训练在高校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1):194
[2]葛和平,李忠俊.四川省高校拓展训练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体育世界,2009,(5):78-79
[3]刘硕.山西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选修课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
[4]刘晓屹.济南市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王治国.李晓婵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问题及对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J].2010,(6):102-1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