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走出去”战略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教育文化产业由消极应对转为主动出击的重要转折,文化的“走出去”加深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进行国际文化贸易的拓展工作,以达到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渐被减小的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提出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面对困境与机遇时的应对策略,最后探讨了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新趋势。
一、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困境
1.实际版权输出与国家扶持政策存在偏差,自200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各种教育教学扶持政策来鼓励图书版权的输出,但是在实际的版权输出中依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出版社抓住国家扶持的有利时机制作一些比照政策的宣传册式图书来实行版权输出,这样制作出的图书不仅不能将我国文化的特色体现出来,而且在国外市场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这就失去了文化“走出去”的效果。二是由于国外的出版商重视图书市场,特别是图书的销量,因而他们对我国在发行榜占据前列的图书更为感兴趣。但是我国有很多实力较差的出版社,它们出版的图书很难出现在发行榜上,所以实现版权输出就更加的困难。
而这些出版社为了进行版权输出就只能在东南亚地区进行,输出的图书多为益智类以及青春类等,这类图书在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文化市场是根本无法立足的,这使得版权输出与文化“走出去”产生了偏差。并且这类图书与国家的扶持政策存在着偏差,使得它们很难受到国家的资金扶持,这就使得这些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非常低下。更有甚者为了获得这类低微效益,接受了低于公约管理的版税,只为了实现版权输出而进行输出版权,导致国内文化的竞争市场杂乱无序,阻碍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2.版权输出一直保持输出周期长、效益低、后期跟进困难的局面,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依然没有摆脱版权输出周期长、效益低,并且后期跟进困难的局面,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一是中文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翻译工作难度增大,翻译耗费时间长,造成出版间隔过长的问题。二是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没有健全、完善的版权输出渠道,这就使得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在规模与数量上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三是我国出版社对于版权输出缺乏重视,只是一味地喊着“走出去”,但是在出版社的收益中,版权输出收益所占的比重是少之又少的。四是图书版权输出的激励机制以及运作方式依然存在缺陷。五是即使实现了图书版权的输出,其后期跟进依然面对着许多困难。比如图书在海外市场的监控、宣传以及推广等都很难展开。
3.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起步时间较晚,从事图书出口贸易的工作人员,缺乏图书版权输出的专业素质。虽然近年来出版社开始引入专业的外语人才来进行图书出口贸易工作,但是这些专业外语人员常常会缺乏相关的版权专业知识以及图书出版背景,这也使得图书版权输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有就是因为出版社对于图书版权输出缺乏重视,所以在出版社中从事版权输出工作人员,在出版社所有工作人员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其少的。一般来说,一家出版社只有一到两人是专门进行图书版权输出业务,并且大多数的出版社存在着由其他部门人员兼做版权输出工作的现象。图书版权输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极高,目前我国的出版社普遍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良好发展。
二、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机遇
1.图书版权输出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正式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自此,一系列的文化“走出去”工程就投入施行,比如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工程等[1]。并且国家对于图书版权输出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使出版社在进行图书版权输出时没有后顾之忧,为图书版权输出创造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为实现图书版权输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2.相关版权代理公司的出现。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版权代理公司。版权代理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也分为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版权代理公司负责的业务只是将国外的版权推介并引入中国;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我国开始重视图书版权输出以后,版权代理公司发现了新的商机,将对国内版权的推介与输出作为其主要业务的一部分,甚至有些版权代理公司只负责国内版权的推介与输出业务。版权代理公司的发展为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出版社提供了很好的沟通通道来开拓海外市场。
3.合作出版的出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社同我国的出版社进行合作,合作出版的出现,使得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了新的实施方式,使得图书版权输出形式不再单一。有了国外出版社的国外市场经营经验,可以使国内的出版社制定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的策略,有效地降低了图书版权输出的风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输出成本,同时实现了合理资源配置,使得国内外出版社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另外合作出版还可以使得我国的出版社借鉴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国内出版社人才的培养以及业务水平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合作出版使得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逐渐向着连续性、整体性、以及长期性发展。
4.海外投资新路径的开拓。随着我国出版社实力的增强以及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很多出版社开拓了海外投资的新路径。比如中国出版集团在国外很多地方建立了海外出版公司。我国的出版社可以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改变图书版权输出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另外,海外投资的公司,为图书版权输出的后期跟进提供了便利,也会使得版权输出人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对中国出版社品牌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面对困境和机遇的应对策略
1.不片面追求版权贸易顺逆差数字。我国一直重视对版权贸易逆差问题的改变,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推行,我国图书版权逐渐缩小了贸易逆差,图书版权输出与引进的种类不断增多,使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产生了巨大转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刻意对版权引进进行打压来追求贸易顺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有些出版社不进行版权引进业务或者少进行版权引进业务,来达到图书版权贸易顺差局面的目的。这种版权贸易方式是极度不合理的,所以必须要将片面追求版权贸易顺逆差的贸易方式进行转变,通过激励模式多元化的方式来使得版权贸易健康发展。
2.政府合理干预。现今我国的图书版权所处的市场机制缺乏灵活性,加之政府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了过多的干预,使得图书版权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中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导致了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缺失。这就要求了国家和政府要对图书版权市场竞争进行适当的干预,不用片面的数据来对出版社的图书版权输出业务进行强制性的考核,给出版社主动适应国际图书版权市场形势的空间,以达到在图书版权输出中注入新活力的目的。
3.拓展版权输出思路。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图书版权输出也需要拓展版权输出形式的思路,实现数字化的版权输出形式。数字版权输出与传统的图书版权输出相比,不仅更具有灵活性,而且版权输出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具有更为广泛的邻接权以及服务模式,这可为我国的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在“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新趋势
1.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内容,在以前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只重视输出的数量,不重视输出图书的质量。一些出版社本着对输出数量的追求,只要输出数量达到要求就一切都无所谓,很少会对所输出图书本身的内容价值进行评估与考虑,更不会在图书版权输出地对图书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与统计。我国的出版贸易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认识到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输出方式对图书版权输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出版社品牌形象的损害。并且通过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愈加频繁,出版社也开始注意到只有主动地推销自己的文化作品才是发展的关键。这就使得出版社逐渐地从过去的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作品内容。
2.从贸易形式单一到合作共赢的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图书出版输出已经不能单从纸质图书版权输出上得到满足,还需要拓展数字化输出业务;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社与国内的出版社进行合作,使得原本单一的出版贸易形式的输出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在节约了输出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国内外出版社共同获利的目的。并且随着数字化输出的发展,国内外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很可能从出版内容的合作拓宽到其他形式出版的合作上。
3.从文化输出到资本输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市场竞争的驱动下,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逐渐从原本被动的局面转变为主动推进的局面。并且随着图书版权输出体制的不断健全,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积极参与图书版权输出的市场竞争之中,有些具有强大实力的出版社已经通过资本的输出,在国外建立了分社,进一步将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落实与推动。这种从文化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是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跨越式的发展,文化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五、结束语
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要得到彻底的落实,实现图书版权输出的整体性、长期性以及连续性发展,就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来面对图书版权输出发展中的困境以及机遇,跟上图书版权输出发展的新形势,进而真正达到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作者:刘晓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