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幸福:过一种研究性的教育生活

2016-06-15 15: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下教师中多存在工作烦琐机械、个人发展机会有限、教育成效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偏低。对此应倡导教师过一种研究性的幸福教育生活,即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重拾教育敏感;研究教育教学生活中小问题、真问题的解决方法,踏进幸福的大门;

 

把研究出来的设想或者是成果付诸实践,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查看不同的效果,不断改进;研究多样的成果记录方式,摘取职业成长的果实,书写幸福生涯。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如此说来,身为教师应该幸福满满才对。但是,由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发起,浙江师范大学任俊教授主持的《2015年全国中小学幸福指数蓝皮书》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幸福感平均分仅为36.34分。可见,幸福,离教师还比较远。

 

  是什么使教师缺乏幸福感呢?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龚道娣老师所著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中指出,工作烦琐机械、个人发展机会有限、对学校管理制度不满意、教育成效滞后等导致教师与幸福感擦肩而过,所以很多人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没有想过成仙成佛”!

 

  没有教师的幸福,何谈学生的幸福?那如何让教师幸福感回归呢?笔者的体会与经验是过一种研究性的教育生活。这句话里包含三层意思,首先,幸福是目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帮助受教育者过上幸福的生活。古语云:助人者,人助之;自助者,天助之。幸福自然也是教育者的必然追求。其次,教育生活是载体。幸福应该发生在教育现场,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掘、去提炼。最后,是获得幸福的秘密武器。因为教育插上研究的翅膀,你会发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能量,教育的功德,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天地。

 

  如何引导教师过一种研究性的教育生活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 问题发现,重拾职业的敏感,叩响幸福之门

 

有人说:陶醉靠成绩,发展靠问题。的确,很多教师在参加工作的前几年由于职业的陌生,会积极研究碰到的教育问题,专业成长比较快,获得的幸福感也比较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中也指出:我们以为中老年教师最幸福,但其实不然,调查结果显示,最幸福的教师是年轻的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慢慢会偏向保守,往往以经验来应对教育生活中碰到的挑战。如何跨越这一专业成长的高原期?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要有勇气面临新问题。问题大小不论,当然,从研究的角度看,切口越小越好,不要放过一刹那的火花。比如涉及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小问题——学生课前文具准备做得好吗;比如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小问题——怎样纠正学生漏带作业本回家的情况;

 

比如涉及学习动力激发方面的小问题——课堂即时评价应把握的原则;比如涉及家校联系方面的小问题——和家长的沟通哪些词语更容易形成共鸣拉近关系。笔者所在学校一位教师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资料袋很有特色,可以成为导读提纲。于是,他因施教,抛出一个问题:仔细阅读资料袋,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找到文本的体裁特色——序言,于是教师顺水推舟,要求学生回到文本,找一找序言的表征、想一想序言的特点;有的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朴实、纯真的笔调,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找一找这种基调的语言、品一品其中的味道;有的学生找到写作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教师顺手牵羊,让学生找一找在文中用儿童的视角、以儿童的眼睛与心灵去观察、体悟人生百态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仔细咀嚼,用心感悟;有的学生找到内容简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教师因势利导,本文写了四件趣事,那么全书又写了什么呢?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整堂课从走进资料袋开启,然后学生用慧眼发现问题,接着教师相机引导阅读,整堂课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让人耳目一新。尝到甜头后,这位教师意犹未尽,下功夫对资料袋进行系统研究,撰写了《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寻宝资料袋》一文。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找到问题出路,工作才会越来越有动力和方向,教育生活才会越来越有滋味价值,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孜孜以求的过程,不经意间,幸福之门已经叩开,因为你所看到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二、 方法掌握,提升职业素养,踏进幸福大门

 

朱永新教授指出: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于首位的学校,必然是欣欣向荣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近年来,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前所未有,可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幸福指数并未水涨船高。

 幸福:过一种研究性的教育生活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找到撬动每位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的支点。这个支点怎么找?其实它就是个人专业发展需求和教育生活困扰的契合点,就是引导教师去捕捉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指引他们解决问题的路径,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数学教师经常在考试中要求学生在运算纸上列式、计算,但收上来之后却发现纸上横七竖八的书写编排,随心所欲的省略过程,几乎理不出一个序列,何谈验算的功效。为此,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数学教师,就以此为题开展研究。

 

首先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查阅相关的文件,了解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运算纸上的不同做法,并做了摘记,进行了梳理;然后他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科学运用运算纸,提高解题、计算的准确率;最后他总结提炼创新,在运算纸上画出不同的区域,要求学生在相关区域完成相应的任务。

 

如此这般,学生的运算纸回收后不再是一张胡乱列式的纸,而是清楚地展示了学生思维过程的美图,教师甚至能够利用学生的运算纸,测算出学生每次测试的成绩。这位数学教师自豪地说:在指导学生有效使用运算纸方面,我看的文章最多,知道的方法也最多!”分析这位成为运算纸土专家的教师案例,不难发现,他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首先是主动、自觉的,有很强的专业成长内驱力;其次伴随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驾马车”——读书、反思、实践。最终他收获了一种职业自信:在这个领域,我可以成为专家!请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教师有一种强烈的教育幸福感呢?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由于教师始终紧扣一个词语——研究,研究教育生活中的小问题、真问题,研究教育生活中小问题、真问题的解决方法,才会踏进幸福的大门。

 

  三、 研究改进,树立职业尊严,进入幸福厅堂

 

教育是动态的过程,这个学生和那个学生不一样,这一届学生和上一届学生也不一样,因此通过研究得出的一个方法未必是适用于整个教育生涯的。不少教师幻想一招鲜,吃遍天”“凭经验”“吃老本去解决新问题,自然是常常碰壁、处处受挫,幸福指数当然越来越低。

 

因此,笔者提倡教师过一种研究性的教育生活,不是得出一个研究成果就完结了,而是要把研究出来的设想或者是成果付诸实践,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查看不同的效果,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出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改进,不停行走在研究的路上。以上文这位数学教师的情况为例,他的运算纸样例在全校铺开后,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测试准确率。

 

同时他还发现,运算纸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还需要后续环节的跟进,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于是这位教师又开始了二度研究,在作业错误纠正、作业评价记录这两个方面展开自主研究,开发出试卷纠错单、作业记录单这两个单子,和试卷运算纸一起,作为数学教师的吉祥三宝在全县推广。

 

作为三宝的创始人,这位教师收获了教研成果,也收获了同事的敬重,收获了教育生涯真正的持久幸福。其实,研究改进教育方法的领域有很多,举例来说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业,首先可以研究作业布置的不同方式。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还可以就作业内容的选择、题目形式的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自己如何编制适合的作业,形成一套自己的练习体系……只要我们多问问自己:这个研究成果可不可以调整?能不能改进?是不是最好?试想,还有什么比找到破解问题的金钥匙更令人感到兴奋、愉悦的呢?众所周知,教师的最大快乐和幸福,不是来自物质利益的获得,而是来自学生巨大的成就和对自己、前人的不断超越,不停息地行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就会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就会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也就会真正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四、研究记录,摘取职业成长的果实,书写幸福生涯

 

不可否认,当下的教育研究评价机制和教育生活有脱节、有偏离,多数教师认为研究成果无非就是深奥的课题、晦涩的术语、虚假的数据,而这些诟病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教师对研究成果呈现的莫名其妙,认为它高不可攀、假模假式。因此,我们要让研究成果的呈现任性一些,可爱一点,方能使大家与研究结缘。这就首先要引导教师认识到,我们要过一种研究性的教育生活,教育研究应该贯穿整个教育生活,我们应该在教育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教育,树立研究即是生活的意识。

 

其次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记录研究成果不仅仅是教育专家的事情,研究成果的形式不仅仅是学院派论文一种,教师就应该去不断丰富并物化自己的成果。例如:一篇优美的教学设计、一则短小而富有哲理的后记、帮助一名留守学生后他发自肺腑的感谢、给一名学生心理上的导航、记录一堂成功课的过程……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平常小事,但是它们有记录的价值。最后还可以通过自我整理、同伴互助、学校推广、专家提升等方式帮助教师将教育成果系统化、理论化。这样,当教师盘点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我的教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留下了实实在在的痕迹。

 

  我们提倡过一种研究性的幸福教育生活,是基于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学生在变,教育的内容在变,教育的方法自然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研究;是基于教师角色的认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被无情地驱动着,耗尽自己的教育激情,相反,教师要发挥智慧,献出热情,奉献爱心。这是一个艰辛付出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幸福的历程,从中感受脱胎换骨的变化,体验化茧成蝶的蜕变,享受凤凰涅槃的重生,体会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

 

  作者:姜正德 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