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品牌基因突变

2016-06-15 10: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校应抓住教育品牌基因突变的风口,让学校品牌破茧成蝶。

 

  教育模式从来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升级换代,教育品牌建设与维护也必然随着教育模式的升级而进行更新。

 

  回溯历史,很容易就能够梳理出教育发展的沿革历程:从刀耕火种时手把手的模仿到口口相传,从图画记录传承到文字的产生,由印刷技术到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教育始终与创造、创新紧密相连,每一次进步都在进行着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品牌的基因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个人威望、图腾崇拜、文化思想到对未来的预期与支配等,刻画出了教育品牌基因的走向图。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核心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是人类非物质化的再生与进化学习、生活与生产工具系统的学习、各类符号语言的学习以及行为规范和情感的教育教学与学习。教育品牌的基因却必然会发生突变,以猝不及防的方式,改变教育品牌的建设模式,颠覆教育品牌建设的进程。

 

  从学校品牌的组成进行分析,学校品牌的重要基因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大致可分为学习质量、教学质量、教学环境,软件则包括了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学生出口等。互联网+”背景下,这些基因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习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学生以往的阅读方式,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发展至今,又增加了多媒体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将以超文本的模式进行。对资料的检索,将在海量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中进行,将不断地经由学生的个性组织,形成对课堂的质证模式。

 

  学生将真正地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品牌将成为学校教育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决定性的部分。品牌的传播模式,或许将由品牌学生打造出学校品牌代言模式,拉动社区周边,甚至由跨社区、跨城市、跨国别的学生对学校形成品牌的向心力,成就学校品牌。

 

  教育模式也将发生改变。工业革命以来,学校教育就形成了固有的套路:以三尺讲台为界,形成老师与学生的对立,教育是为了向各个工业化岗位输送合适的、掌握某种技术的人员,教学模式也因这一目的,而分为不同的科别。老师只能从事某一个课程的教学,一切奔着熟能生巧而去。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将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别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教师或从讲台的一侧走出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以共同探索的模式进行教学。

 

  至于教学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对学生即时的检验,即时给出检验结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侧重等将在互联网后台形成大数据分析评估,真正地对学生实现个性化指导与教育。同时,针对个体的学习大数据,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指导作用。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将形成大数据,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教师授课,或将推向互联网,用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老师将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另一重要抓手。得优秀教师得品牌,品牌教师将成为品牌学校的推进器。

 

  学校的环境未来也将发生变化。学校环境一直以来都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学校关停并转,人口减少,城市空间压缩,学校在城市缝隙中分成多个校区,区域占有越来越小。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概念将不再只是物理概念,远程课程将为在互联网架构下的学校概念提供无限的可能。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旅行的途中,都可无障碍地享有教育资源,而这些资源,并非由单一学校提供,而是在学校的概念引领下,由学校的品牌走向进行指导形成的教育资源链条。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也可以是国外的优秀课程。VR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也将改变课室这一概念。学校品牌,将是学校对资源的提供与掌控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学校品牌建设,将打破区域,面向全国和世界。学校品牌的视野,需要更有深度与广度。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品牌基因突变

  学校教育的这些硬件组成,在互联网+”背景下由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学校品牌基因也随之发生改变,甚至是基因突变。这种品牌的基因突变,在企业中已有体现,例如小米手机的异军突起,摩托罗拉手机的消亡。学校品牌如何在变化中求生存得发展,是每位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校品牌硬件发生突变,学校品牌软件也必然发生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师资培训、文化建设与学生毕业出口。

 

  师资培训事实上正为学校品牌的发展后劲提供能量。互联网+”对教育品牌的改变,并非从学校教育的主体开始,而是首先从培训及教育咨询业入手。现如今已有众多培训咨询平台,由政府或社会资本进行主导,进入社会培训咨询体系,而教师队伍的培训由于专业性强,暂时未有太多涉及。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师资培训一方面将会由线下转至线上,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全面覆盖教师培训,实现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也将由线上而至线下,把各地的个性化培训需求,通过线上提出和整理,而在线下施行个性化培训。

 

  读万卷书,阅万堂课,行万里路,师资培训在学校品牌的未来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师资力量是决定学校品牌走向的内部力量,也是学校品牌资源的提供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师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校品牌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为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新的可能,是否也有学校品牌的机会蕴含其中?

 

  学校文化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学校文化在学校品牌中属于软件基因范筹,但在学校品牌建设中却是骨架灵魂。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品牌的性格和特征,带有强烈的排他性和传承性。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作为社区文化的高地,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国家文化,学校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浓缩,将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在传播学校品牌的同时,向世界传递社区、城市、国家的文化品牌特征,以教育这一友好界面,建立文化的联接。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必须要具备高维视角,在品牌建设中降维组织,利用互联网的特质,与传统媒体相结合,采取各种适用的办法,系统地、成体系地进行品牌建设与维护。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爆炸对学校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怎样让学校的文化与社区、城市、国家文化共振,如何更迅速地在品牌上形成文化影响力,如何抓住互联网+”造成的学校品牌基因突变这一风口改变学校品牌发展进程,是学校品牌管理中需要提上日程的重中之重。

 

  学生毕业,去向哪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生出口,是学校品牌软件的另一组成要素。学生去向哪里?就大学来说,学生去向哪个级别的企事业单位、就业率多少,是学校品牌的重要组成。就小学和中学来说,去向哪个品牌中学、大学,是学校口牌好与坏的重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学生出口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国之别。如何打造学校的城市、国家甚至是世界资源,在学生出口方面形成学校自身独有的渠道,与学校的品牌形象、性格相适宜,建立完善的出口机制和口碑,与学校的其他品牌要素形成互通有无的环路,将是学校品牌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重点打磨之处。

 

  互联网+”背景下,工农商业的品牌基因,都在经历突变。学校品牌基因也概莫能外。

 

  在经历品牌基因突变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品牌将在经历破茧重生的苦痛之后化茧成蝶,也将有品牌学校挣扎于磨难之后彻底沉沦,被其他教育品牌吃掉,成为其他学校的某种品牌基因,或者完全消亡。

 

  何去何从,中国学校品牌管理者应警醒。

 

  作者:李野 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