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用推理在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

2015-12-13 11: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法,通过实验对比,统计分析听力成绩与语用推理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关键词:交际性听力;语用推理;定量研究法

一、引言
  听是语言交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性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的交际听力能力,所输入的语言材料都是置于真实的特定情景语境中的语篇,这些语篇必定反映出语言交际的本质比如以言行事,也要反映出人类真实会话活动中出现的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现象以及交际活动中结合语境进行的关联推理等。语用推理是交际双方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策略,以话语表面意义为依据,推导话语与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暗含的思维过程。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对语用推理与听力行为的内在联系及其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理论探讨,但是多为思辨性成果,少有实证性教学实践分析,更无具体的教学操作指导。另外笔者认为,实际生活中的听力行为要处理各种语言现象,语用推理各理论之间互为补充,在推理不同语言交际行为时各有优势,比如明显的不合作就可推知必有原因,典型的语用前提语暗含背景信息,关联是一切言语交际的基础等,然而现行研究多为单一理论的论证。所以笔者认为在交际性听力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习得相关的实用语用推理策略,并探索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完善提高语用推理指导听力教学的价值。
二、理论基础
1.交际语言能力——交际性听力测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Dell Hymes, Henry Widdowson等语言学家拓展了Chomsky的语言能力的内涵,建立了交际能力概念。1990年,在总结前人研究和自己试验基础上,Bachman建立了被认为是迄今最全面的交际能力系统,由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两部分构成。语言能力包括语言交际所使用的一系列知识组成部分,可分为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类。组织能力即语法和篇章能力,语用能力将话语、句子、篇章与它们的意义、语言使用人的意图和语言使用场合特点相联系。Bachman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作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对交际性听力理解的考试便是以交际听力能力为模型,考查学生在完成不同交际听力任务时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对固定的不同层次的从高到低的听力技能,包括理解明确和隐含表达的语篇核心、宏观和微观的命题意义和交际功能,识别语篇的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那么为什么在随后的前测中,整体听力成绩不尽人意呢?笔者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部分学生对语用推理策略有所知道,但是对从何入手,具体如何推理一筹莫展。
  第二个实验工具是两套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真题。2010年9月选用2007年12月四级听力题为前测试卷,2010年12月选用2008年6月卷听力测试部分为后测试卷,按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要求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严格测试评分,并运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数据统计,以作客观科学的比较分析。两份试卷均取其对话部分,每份试卷短对话8个,长对话2个,共15小题。
4.实验实施
     教学实验中,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验班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听力课堂时间分配,增加语用推理理论知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语用前提等,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语用推理能力推导会话含义。
     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听力行为本质,即听力行为是交际中的人运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两种方式 对语言的及非语言的两种知识的双向信息处理过程。只有对相关的听力行为有科学的认识,学生们才能走出过分关注音义的误区,才能主动、有意识地开发运用交际人本身就具有的语用推理能力。
     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是以交际语言能力观为基础的交际性听力测试,所输入的语言材料都是置于真实的特定情景语境中的语篇,因此结合CET听力试题为学生们讲解语用推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及推理过程或模式,应该是比较现实的切入点。
     在上一步的理论和方法导入之后,借用生活中的交际片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知语用推理策略,使学习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同时设计含有特殊会话含义或间接语言现象的情境,比如谢绝邀请,婉言提醒,间接评论等, 让学生们自编自演,在交流应用中习得语用推理能力。
     讨论课上,请学生运用学过的推理理论分析CET4中的听力录音稿,对其中的会话含义作出自己的推理,再给出参考答案。当然会有多种推理结果,重要的是通过此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用意识,练习巩固推理策略的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基本情况。对照班平均分8.42分,标准差2.839,实验班平均分7.90分,标准差2.973。从平均成绩分析,对照班平均成绩略高于实验班,但相差不大,标准差也很接近。F检验的Sig.=0.557>0.05, 差异不显著,说明总体方差齐性,再进行T检验,T=-0.991,对应的临界置信水平P=0.323>0.05,说明两组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听力水平相当。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班级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最高分

最低分

F检验sig

T检验

P值

前测

 

实验班

60

7.90

2.973

14

  2

0.557

-0.991

0.323

对照班

65

8.42

2.839

15

  3

后测

实验班

60

10.67

1.902

15

5

0.235

5.642

0.000

对照班

65

8.60

2.171

14

4

  两个班的后测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对比实验教学后,实验班的平均分10.67分,较前测提高了2.77分,比对照班高2.07分; 对照班平均分8.60分,比前测提高了0.18分。
  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中,F检验的Sig.=0.235>0.05,说明总体方差齐性,再进行T检验,t=5.642,p=0.00<0.01, 表明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实验后听力成绩的提高不是由误差造成的,而是与语用推理的应用相关。
表2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

1对照班

2实验班

 

Paired Differences

 

t

 

df

Sig.

(2-tailed)

平均分

 

标准差

 

Std. Error 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1

-.18

.934

.116

-.42

.05

-1.594

64

.116

2

-2.77

2.733

.353

-3.47

-2.06

-7.841

59

.000

  为了充分证明实验班后测成绩的提高仅仅与语用推理的应用相关,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还要进行两个班分别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如表2显示,对照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Sig. (2-tailed)=0.116>0.05,说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Sig. (2-tailed)=0.000<0.01, 表明其前后测成绩差异极其显著。
  以上统计分析表明在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五、教学启示
     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语用推理指导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理解具有实际的教学意义。基于对实验前后的调查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以后的听力教学中下列事项值得注意: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二语听力观。听力行为是一个听音辨义与意义推理结合的双向过程。由于母语听力中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导致二语习得者在二语听力中忽略了语用推理帮助理解的价值,而过分关注或焦虑语言的表面形式。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讲解听力行为的本质及认知过程,唤醒学生听力中的语用推理意识。
     其次,理解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中的几个交叉核心概念:推理、关联、语境。这些概念几乎在所有的语用推理理论中都有呈现,它们将听力理解行为与语用推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Grice提出的会话含义四项准则中,关系准则最为重要,因为交际会话中遵守关系准则,即:交际话语要关联(relevance)——它几乎涵盖了其他所有的准则.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