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已进入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抽象的几何图形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促进对形与数的联系的认识。
一、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动画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基本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式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更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讲椭圆定义时,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几何画板》来展示实验,效果很明显,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枯燥的理论讲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视化的呈现方式,突出重难点,使知识结构化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这正是技校学生最薄弱的地方。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可视化,可大大的降低中技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1.在突出重难点方面
例如:在讲函数y=Asin(€%rx+€%o)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r、€%o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则可以以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o和€%r,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这样可以清楚地展现A、€%o和€%r分别对图形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2.使知识结构化
利用信息技术可轻而易举的把某一章节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或单一的演示,更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的比较和理解。例如:解析几何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有一个刻划曲线形状的数值——离心率。利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能轻易地根据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作出图形,将一线段的长度作为e的值,用鼠标拖动线段一端点调整e的取值,即可看到相应的曲线变化,把圆锥曲线的变化规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更清晰地比较三种圆锥曲线的异同。
再如,知识总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需要用Powerpoint即可变为多媒体的超级链接结构形式,按照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全章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连接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等等。讲解某内容时,可跳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或网络资源,把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本,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合理客观地融于数学课堂中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对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使用不当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如一些课件背景太暗,学生无法看清字幕;上课时,偶尔有一段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有些课件只起到演示作用,忽视揭示过程、数学方法的指导、数学思想的贯穿,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深透,只会模仿做题。学生上课只看屏幕,不看老师,就会像看电影一样,课堂上缺乏师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总之,能否恰当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充分运用,教师不仅要时刻清楚使数学视觉化的作用和目的,还依赖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数学功底和较高的数学修养。也就是说,用好信息技术的前提是需要内外兼修,不仅要修炼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要修炼好数学学科本身及数学教育的功夫。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数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