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有机化学与生活教学效果论文(共2篇)

2023-12-08 03: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通过有机化学史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讲述了有机化学与生活的发展史,总结了在平时课堂教学时通过讲述化学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证明,将化学史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化学史课堂教学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重要保障,是学生以后从事有机合成相关工作的理论基础。同样有机化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生命科学等密切相关的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自身周围事物息息相关,并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机化学的课堂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几个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如何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我想到,在进行有机化学的教育的同时将其化学发展史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进一步地理解和应用。


  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8世纪到19世纪中页的“萌芽”时期的有机化学。在这个时间段,化学家们主要成就是分离并制备了许多有机化合物,并建立了一些分析方法,对有机化合物的组成进行定量分析,以求得化合物的实验式。1805年,德国人塞尔杜纳从鸦片中提取了吗啡,法国科学家舍弗勒尔制得了丁酸、戊酸、己酸以及不纯净的油酸。这些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成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的雏形。而在1781年,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碳氧分析。他将有机化合物燃烧,测定所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量,从而推算出其中的碳和氢的量。他的这种分析方法为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就是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初期的“经典”有机化学时期。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帕在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研究了多种有机化合物之后,两人在1857年同时独立的得出如下两个重要的结论,也就是有机分子结构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碳原子是四价的。凯库勒认为每一种原子都有一定的“结合力”,他把这种结合力叫做价。由于在所有的已知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别的元素原子结合,所以被选作了价的单位。他们除碳是四价的之外,还注意到碳的四价是等同的。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是通过键结合而成的。二是碳原子可以互相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者三键结合。库帕首先用一条短线表示键,用这种容易理解的形式表达结构式。1865年,凯库勒为苯确定了一个单双键交替的六个碳原子的平面环状结构。根据上述的基本原则,已经可以解决多年来未解决的分子中各原子结合的问题,也阐明了同分异构现象,从而为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关于凯库勒的分子结构理论和确定苯环平面结构的故事。凯库勒在1890年纪念苯的结构式问世25周年的大会上回忆说:“如果大家听到在我头脑中产生的极为轻率的联想是怎样形成这一有关概念的经过,一定会感到有趣的。在我当年侨居伦敦期间,曾有一度住在议会下院附近的克拉帕姆路。我常常去找住在这个城市另一端的一位朋友——谬拉,一起度过夜晚时间。我们海阔天空的谈论各种问题,其中大部分话题是关于化学的。一个晴朗的夏日夜晚,喧嚣的城市已经沉睡了的时候,我才乘最后的一班公共马车返回。我照例坐在车上,不一会便陷入了沉思。这时,我眼前浮现出原子在旋转。平时原子总是在我脑海中不停地运动着,但未看出是什么模样。而这个夜晚小原子总是时而结合成对,时而大原子拥抱两个小原子,大原子一会儿捉住三个或四个小原子,一会儿又似乎全部形成旋涡状而跳起华尔兹舞来。我还看见大原子排着队,处于链的另一端的小原子被牵着走。那正是我的恩师—化学大师考普在他的著作《分子世界》中,以他那引人入胜的笔调描绘世界。而这些我都是在他之前看到的。当马车乘服务员喊了一声:‘克拉帕姆路到了’的时候,才使我从幻想中惊醒。我回到寓所之后,为了把这个幻影记下来,至少耗费了这个晚上的一个时辰,我的结构理论就这样诞生了。”“关于苯式理论的起源也是同样的。当我住在比利时的格恩,我的书房面向狭窄的胡同,一点阳光也透不进来,这对于白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我来说,没有什么不方便。一天夜晚,我执笔写着《化学教程》,但是,思维总是不时的转向别的问题,写得很不顺利。于是,我把椅子转向壁炉打起盹来。这时候,在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群原子旋转起来,其中小原子群跟在后面。曾经体验过这种幻影的我,对此敏感起来,立即从中分辨出种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形象以及多次浓密集结的长列。而这些像一群蛇一样,互相缠绕,边旋转边运动。除此以外,我还看见仿佛其中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似乎在嘲弄我,开始旋转起来。我想被电击一样猛醒起来。这一次,我又为这一假说忙了剩余的夜晚。”这个故事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首先,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勤于思考,只有多思考,多动脑才会对问题有一些想法和见地,这样才会对解决问题有帮助,才会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其次,它能够活跃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学习其中的抽象科研方法,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受用无穷的。


  最后,就是从20世纪至今的“现代”有机化学时期。1916年,德国物理学家柯塞尔和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键电子理论。他们认为:原子价可以分为电价和共价。电价是靠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而成,共价是由两个原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原子得失电子或共有电子,外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的结构时最稳定。之后,美国化学家兰米尔发展了路易斯的理论,提出共用电子可由1个原子单方面提供的新观点,后来被称为配位键。1923年,路易斯首创用电子式直观简洁的表示一些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称为路易斯式,一直沿用至今。


  化学史的介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和智慧,更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科学发展的艰难,以此激励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并激发学生们活跃的思维。所以,化学教学时适当地引入化学史对课堂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2篇:透过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看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大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B反应所需的试剂(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与CH3CH(CH3)Cl(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遗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