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浅论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6-04-19 16: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化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21世纪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它强调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认为创新发明、设计以及创造性理念、理论学说等以创造智慧为特征的因素能够带给经济可持续的和稳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却了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能否接受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劳动者。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善于将创新能力化为创新成果和产品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可以说一个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是各个阶段和各个学科教学综合培养的结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联系更加密切,使化学教学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践这种实验不仅是一种验证性的实践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而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通过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积极思考、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发现“新”现象。使学生具有自主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然,与任何能力的培养过程类似,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存在着启蒙阶段,其最终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愿意并主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称之为创新意识培养的启蒙阶段。


  启蒙阶段是运用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通过启蒙阶段的培养和训练,激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接下来,教师便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及时开导启发,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的,它依赖于其它能力的辅助和支持,这里我们就来谈一谈与其相关的想象能力、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讲到吸电子效应对醇酸性的影响时,要联想到对于所有酸性有机物来说当其连接有吸电子基时都有利于增大有机物酸性,与此同时亦应该联想到,当碱性物质连有供电子基时则有利于增大碱性;讲到苯胺化学性质时,要联想到实验室制取苯胺时的装置,苯胺的状态等;讲到烷烃物理性质时,应该想到在苹果和葡萄等水果表面的白色蜡 状的霜是物理状态为蜡状固体的C1S以上的烷烃;讲到杂环化合物呋喃、吡咯、噻吩的结构特点时,应该想到它们的化学性质与苯胺相似,而根据吡啶的结构特点应想到其与硝基苯的化学性质相似等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联想,由学过的知识联想到即将要学到知识,由现存的联想到可以存在的,由已知的联想到未知的等等。通过教学中的引导、训练,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善于联想,乐于联想,享受联想为他们带来的快乐。


  2.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培养这两方面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弄清实验仪器的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并且能够总结出其适用的范围。例如,在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应该让学生先观察索氏提取器各部分的结构,并总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特别对于球形冷凝管,应该说出它与直形冷凝管的不同及其结构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中我们使用了分水器,应该由学生观察分水器的特点来总结出它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其次,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静到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丙酮的制备中,为什么反应液会由橙黄色变为墨绿色;在1一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为什么液面会出现棕红色的油层,而第一次蒸馏后的馏分是无色液体,如何除去实验中的副产物;在乙酰苯胺的制备中,为什么要用到重结晶的提纯方法。最后,实验时,教师要留有“空白”和“开发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现行高校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应该尽量提供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和实验设计。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强烈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惊奇感、好奇感,从而导致重大的发明创造的产生。


  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教师应该恰当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质疑常以“原理型”为主。学生在掌握了某种原理后,教师应提出有发展性应用型的疑问,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了烷、烯、炔及环烃四章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各类有机物的化学特性鉴别:环丙烷、丙烯、丙炔、丙烷和1,3-戊二烯这五种有机物。该鉴别题虽看似简单,却综合了四章当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鉴别过程中所用试剂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即一题多解。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从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可见,“问题”成了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日本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要学生学会这种思维并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