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浅谈职中体育教学创新

2015-11-10 10: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有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无可奈何之举。体育课被忽视,所以学校如果在体育教学上进行一下改革尝试,寻求一个新的出路,无疑会是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采用随机抽样对我校学生调查,发现以下不足:
一 学校体育教材滞后,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和学生要求。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一直在传统的教育观里徘徊。首先,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与中小学体育教材的衔接没有处理好。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其次,中职学校体育教材与社会体育产生了断层。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后会发现,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的截然不同,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中断了体育锻炼。再者,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材大多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二、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忽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不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现在提倡较多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传习式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标准和目标做改进并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多样性的体育课程形式,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三、基础课不被学校重视,也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众所周知,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对基础课的设置是相对次要的。大多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到了上课时间不是迟到就是旷课,甚至有的班干部、学生会成员把体育课当成他们为班级、为学生会工作的“公差”时间。其次中职学校的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因。不少的学校,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上体育课的正规场地都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体育老师改革的步伐。
      体育课的改革创新设想:
      一、 男女生分开上课并凭兴趣选修课程内容。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将体育课程进行了分化和综合,按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门别类,并充实新的内容。如把器械体操、技巧、健身操、广播体操等综合为体操课程;把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融合为球类课程。这样安排既显得结构完整,又可以使体育课程遵循体育教学客观规律,既重视增强健康和心理素质的价值与社会需要的联系,又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青少年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特征。
      二、教材改革设想及解决的几个问题。
      体育教材改革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课程的目标核心就是身心健康,体育教材的内容要瞄准这个目标,使技校体育能够沿着正确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技校学生体育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体育需求的个性差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更广泛地、更全面地涉及竞技、休闲领域各类教材,以及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使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弹性化和本土化,增加教材的灵活性。
      三、明确教育目标,更新育人观念。
      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的体能与个性、身心与健康都得到均衡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会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提高学生体育的观赏力、简单动作创编能力和身体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有明确的运动动机并发展其个性,塑造完美的自我;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团结、积极进取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等,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四、加强教材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内涵、作用价值及锻炼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注重教材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针对学生各项目技术水平的不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所学专业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弹性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法。
      五、增加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根据体育课程设置的不同要求,扩大教材内容的选择面,以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健康角度出发,体现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形成有特色的技校体育教材体系。
      总之,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改革却是一个需要不断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