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中语文论文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词文教学

2016-11-04 16: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本文选择这篇词文的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情感的引导、细致的品读、图文的结合、词文的类比等多个角度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案例,探析了应该如何让词文课堂教学充满情感与激情。

 

  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经典的词文,它们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提高对词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将美的欣赏渗透到每个环节中,促使学生在学习词文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从《醉花阴》的教学出发,就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以情感人,激情导入

 

  词的教学,本就是以充满魅力与韵味的语句触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情韵之中带入自己的思维,随着一词、一句而牵动自己的情怀,为细节或喜或悲。因此,在词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恰当的导入方式,用词中的情感染每一个学生,走入词人所缔造的世界。

 

  李清照创作《醉花阴》于重阳节令,因此词中才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凄凉。在这首词中,李清照还描述了对丈夫的凄怆情绪,通过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等含蓄的词句表述了浓郁的相思之情。《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其中既有愁思,也有一丝对自然的喜爱,有暗香盈袖可见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感知词人的这些情感,笔者在课堂上选择了以词导词的方式,先让学生欣赏了李清照在前期的另一篇作品《如梦令》,在该词中,李清照形象地描绘了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学生通过对比领略到《醉花阴》在情感上的凄凉,从而初次步入布满愁绪的世界;这时笔者再配以古乐《流水》朗诵《醉花阴》,将词中的情感尽情地释放出来,也带领学生品味每一个字词的感情。在对比与朗诵之下,学生对《醉花阴》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时笔者再叙述李清照当时所处的背景,实现情感在学生心中、在学生之间的流动。

 

  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的导入既能够拉近学生与词文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应该灵活利用聆听、欣赏、鼓励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借助多元导入方式,将激情导入到词文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保持高昂感动的情绪。

 

  二、以读为主,读出韵味

 

  词的朗读能够通过让学生发声,在诵与听的过程中找到欣赏的感觉、读出词文的味道、感知词人的情趣。教师必须认真去听每个学生的朗诵,并组织学生互相朗诵、互相听取、互相品味,对朗诵中每一处停顿、重音、轻读、延音、语调、速度以及节奏进行细致的点评,通过精确的指导、个性的演绎,让学生穿越古今,贴近词人的心灵。

 

  通过前期的导入,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进一步地激发,产生了自己朗诵《醉花阴》的兴趣,这时笔者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机会,让某位学生伴随着背景音乐为全班朗诵这首词。随后,笔者又请一位学生对其进行点评。该学生指出,前一位同学在字音上十分准确,但是节奏较快。这时笔者让这位学生再次朗诵《醉花阴》,选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学生评价,第二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缺乏情感。笔者再顺势让学生谈谈,《醉花阴》一词表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伤心、思念。在评析与品读的过程中,笔者继续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朗读、互相评价,再由小组派出代表来进行朗诵,并对朗诵的结果进行评价。但是对诗词的朗诵并不是局限于教学的某个阶段,否则就会造成读与思、品与悟的断裂。因此,在领略李清照的情感时,笔者主张学生去读。在分析《醉花阴》的词句时,笔者引导学生去读。在整首词学习完以后,笔者仍然注重学生去读。

 

  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本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反复思考语言文字中的含义、情味,这样才能加深诗词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使得学生能够受到美感与气质的双重熏陶,让《醉花阴》等优秀古诗词的魅力沉淀、内化到学生的骨子里。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词文教学


  三、以图入境,独辟蹊径

 

  古诗词在表达词意、抒发情感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学生只能从抽象的角度领略此文的情感与含义,但是却无法将其具体化为一副生动的场景,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运用词句解析进行品读,必然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应该适当引入图画等形象性的资源,为词文教学找到全新的突破口,也让词文品读能与图相伴,为学生自主学习另辟途径。

 

  在图解《醉花阴》的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结合词文观察书本上的插图。有的学生说,书本上的插图只符合最后一句诗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另外也有学生指出,书本上的插图对情感的表达较弱,从中只能看到一个消瘦的女子站在窗前,不能看出她的忧愁、她的等待与期许。还有学生说,《醉花阴》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但是从这幅图中看不到黄昏,也看不到词人的借酒消愁。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大胆分析,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创作、思维发展的空间:同学们,既然书本的插图有这么多不足,那么如果你是插图画家,会对图画作出哪些变动呢?”有学生表示:应该将场景布置在一个静谧的庭院中,两边是怒放的菊花,天边是烧得旺盛的夕阳,而李清照形单影只地坐在一个青石凳上,面前的石桌上有一壶清酒。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由于《醉花阴》创作于秋季,因此应该通过植物表现出萧瑟之感,这样也能让景情更加交融,衬托出李清照心中的悲苦。

 

  教师在利用图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去探寻词文中的意境之美,应该通过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让学生敢于质疑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以词解词,学会类比

 

  通过不同词文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加深对词文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具有类比价值的诗词,让学生把握词眼,从而实现以词解词,深化词文理解的目的。

 

  《醉花阴》的教学是由《如梦令》导入的,这首词与《醉花阴》同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但是在词的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引导学生把握两首词的情感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是通过文中的哪个词了解李清照的情感?”学生回答:在《如梦令》中,是通过兴尽等词汇感受李清照卓尔不群的情绪与活泼开朗的性格。在《醉花阴》中,是通过销魂等词汇感受到李清照心中的丝丝愁绪。这时笔者再对《如梦令》在情景上的描述、词语上的使用进行了分解: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描绘了一幅日暮醉酒,畅游于溪亭的场景,两个争渡既反映了与友同游的欢乐,也打破了词的沉闷,让整首词显得更加活动、富有情趣,将误入藕花深处的焦虑衬托得淋漓尽致。最后,笔者再使用类比教学,让学生分析两首诗在情景描述、词语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也提供机会给学生,学习之前教师解词的方法,对《醉花阴》的词句进行深入、自主的解读,为学生打开一扇解读诗词的窗口,让他们深入领略词文中的精彩。

 

  教师在类比教学法的使用上,不仅应该让学生领略到词文在创作上的差异,也应该让学生学习到解读诗文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把握解读的重点,进而把握词文的文脉,并对文味进行详尽的细品。

 

  总而言之,词文教学不能脱离情感的支持,需要教师的激情导入;词文教学不能脱离诵读的陪伴,需要学生的反复阅读;词文教学不能脱离多维的理解,需要学生的图文共赏;词文教学不能脱离类比的分析,需要词文的细致分析。教师应该把握词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为学生理解诗词、感知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广凤 来源:广西教育·B2016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