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当前高校教材选用编写现状与教材建设的现状分

2015-07-28 18: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校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现阶段教与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人才的培养。选用好的教材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中明文规定:“要重视为本校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
  一、高校教材选用与编写现状
  (一)高校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选用方面,学校一般坚持选用内容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培养目标一致,与课程教学相符合,应遵循课程、教材匹配原则,新近、高质原则,“双语”课程外版教材合法、适用原则。
  为了保证教材选用的合理性,学校要求选用教材必须坚持严格的审批制度,即层层把关,先由课程组商议选定,后由教研室审核,再由系主任把关,然后由教学副院长审定,最后由教务处组织召开教材建设委员会讨论,形成教材选用计划。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时间紧,教师忙而走过场,教材的选用成了任课教师说了算的状况。
  表1:某校近三个学期教材选用情况
  ■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春季、2012年秋季、2013年春季三个学期选用的教材国家级的分别为37%、39%、38%,省部级的分别为63%、61%、61%,教材选用基本上能够优先选用国家级的与省部级的规划教材,但也有个别教师选用了其他教材,如高职高专教材,一是由于教师的不认真,在网上只查看教材目录就选用了,而未深入查看教材里面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二是由于确实没有需要的教材而选择其他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材料。
  问题较严重的是选用的教材50%左右不是近三年出版的,40%左右不是近四年出版的,有些教材虽然质量较高,适合教学需要,特别是有些精品教材经久适用,但是从教学改革和知识更新方面考虑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高校教材的编写
  近年来,各高校为了鼓励教师编写高档次的优秀教材,从制度上、经费上、管理上等多方面给予了许多的倾斜,教[www.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师们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有所好转,教材质量有所提高,但受多方面的影响,教材编写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是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某校教师编写教材的情况分析。
  表2:近三年来参与编写教材人数
  ■
  从表2中看出,参与编写教材的人数428人次,参与主编的人数79人次,参与副主编的人数131人次,参与参编的人数218人次,数量上并不少,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还是有的,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哪怕能够参编教材也会付出极大的热情。
  表3:近三年来主编教材本数
  ■
  从表3中看出,教师编写教材近三年中编写的数量63本中,实训教材只有12本,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来说实训教材相对较少;国家级教材虽然有10本,但是10本教材几乎都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的是修订本。
  二、高校教材的建设
  (一)教材建设需要的标准
  早在198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已明确提出教材建设要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2011年教高〔2011〕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适应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需要,编写推介一大批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优秀教材,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体系。
  (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出版社方面的问题
  由于出版社逐步推向市场的管理改制,他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于用量不大的教材如实训课程、专业课程教材,提出的出版费较高或者不给予出版,而对于用量大的教材,如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教材,不同的出版社都在出版,使得教材的统一规划、统一编写机制名存实亡,教材重复出版与教材缺乏现象并存。
  2.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除了资金缺少方面的原因外,还有的因工作忙嫌编写教材太麻烦,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编写教材兴趣不是很浓;而一些年轻教师为了职称评定、成果展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实际参与编写,只挂一个名字而已;有些教师,主编不了一本教材,就图参编一下,使得教材建设成效不明显。
  3.管理方面的问题
  教材选用把关不严,由任课教师一人说了算的现象仍然存在,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为了自己方便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选用自己常用的或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使得高质量教材建设得不到重视。教材建设虽然下达了任务,纳入了学校目标考核的范围,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经费方面的问题
  由于学校资金紧张,投入教材建设的经费不足,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的政策力度不大,教师本身的研究经费也有限,这就限制了教材建设的发展。
  (三)教材建设采取的措施
  1.加强教材研究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编辑出版人员、教材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了解当今教材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共同编写出高质量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教材,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教师学习、交流、合作活动与科研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参与教学实践,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的教学与写作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会写出好的教材;只有教师熟悉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才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教师参与了科研,了解了专业发展的前景,悟出了更加先进的思想,才能更新知识,写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教材。
 3.加大教材编写资助力度
  学校不仅拨专款分期定时对教师编写教材进行资助,还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允许教师多途径筹集资金用于教材编[www.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写。资助标准可适当提高,特别是对于有些新上专业或者特色专业教材紧缺的状况,更要增加资助 力度,根据学校建设需要制定资助标准,重要教材重点资助,紧缺教材增加资助。
  4.运用先进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学分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行,教材管理服务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为了做好师生教材的选用、征订、供应、结算等工作,调动师生使用合适教材和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需要运用更先进的教材管理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现阶段学校管理信息化、办公网络化初具成效,教材管理也应由单机版的管理系统,更新为融入学校整体网络化办公系统中,使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教材选用、教材征订和供应工作都得以统一协调管理,确保教材使用单位和教材管理部门可通过校园网及时得以沟通,确保教材使用单位可随时从教材管理部门了解到教材库存、预订、到书等信息及最新的教材出版、教材优劣评价等信息,也确保教材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广大师生的教材需求信息、教材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利用网络化的管理使信息得以及时便捷沟通,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材建设。
  5.规范教材选用程序
  教材选用对教材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材本身有好有不够好,有适用与不太适用,只有加强教材选用管理,严格教材选用程序,才能确保可以选到优秀的教材,确保教材选用的先进性与适用性。正确处理好他人编写与自己编写出版的、常用的与不常用的、新版的与老版的教材的关系。坚决杜绝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按照选用程序,逐级申报,逐级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促进教材建设。
  6.教材形式应多样化
  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纸质化的教材,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书本,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音像、电子文字的条件成熟,学生学习的途径极其广泛,已经不能够仅局限于从一本纸质的教材上面涉猎需要的内容,因此现代教材的概念除了纸质的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外,还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教材的触角已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动感的、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已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信息技术已使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融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学校要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多种多样的教材资源,采购不同形式的教材,供学生选择学习。教师除了编写纸质教材外,还可以尝试参与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的编写。
  7.建立教材资源信息库和教材样本库
  为及时掌握现有出版教材品种与教材内含,学校应积极收集和整理教材出版信息,建立教材出版信息库,用电子版的形式发布在网络平台,或者用纸质形式编印“教材信息”分发到各教学单位,让广大的师生了解现[www.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有教材出版状况,供师生选择高质量的教材。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近几年所使用教材的样书库,把一些重要的精品教材,特别是同类获奖教材、优秀教材、国外原版教材、教指委及行业推荐教材等原版保存一份,其他的常用教材可以复印教材的重要信息页(如作者页、版权页、目录、封面、封底等)装订成册,建立原件与复印件都有、详细信息与重要信息可查的教材样书库,以备师生选择教材与教师编写教材时查阅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湘军.浅析高校教材建设与评价[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73-74.
  [2]陈琳,蒋艳红,李凡,等.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20-23.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