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中历史新教材资料卡片有效使用的效果观察分

2015-07-28 18: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需要的历史教学
  首先,新课改的呼唤。新课程提倡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其次,新教材的要求。新课改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引入其他课程资源,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教材资源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最后,新课堂的需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二)时下发生的历史教学
  1.舍近求远,弃用卡片
  现实教学中常遇见这样的现象,教师为说明论证教材的某些结论或观点大量引用教材外的资料,并不厌其烦地给予解读,但由于所选材料的非典型性和低可读性,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一知半解,结果事倍功半。
  2.轻重失衡,误用卡片
  新教材资料卡片的设置不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而且丰富了教材内容,也为教师个性化地选用资料提供了便利。但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因为自身在材料解读、历史体验等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使得卡片资料的解读运用不到位,出现轻重失衡、误用卡片的现象。
  3.是非颠倒,滥用卡片
  历史是一门基于史料的学科,遵循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研习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个别教师在使用资料卡片时并未对其要表达的观点或史实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考证,以主观臆测的态度对卡片的本意进行曲解,结果严重误导了学生。
  二、教材资料卡片的类型与特征
  (一)整体分析
  1.分布广泛
  经统计,在[www.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人民版必修一中共有资料卡片44处,涉及9个专题22个章节,占总章节数的90%以上,具有很强的分布性。
  2.针对难点
  教材资料卡片的来源多引自文献典籍和名人名言,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典型性和思辨性,其中收录了诸多历史名人对“时事”的态度与评价,是洗尽铅华积淀而成的人文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师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类型与特征
  1.知识补充型资料卡片
  此类资料卡片与教材知识联系紧密,以说明教材知识尤其是概念型史实的内涵与外延为主旨,重在帮助师生在全面了解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为分析研讨问题创造条件。
  2.问题引探型资料卡片
  此类资料卡片虽与教材知识有直接关联,但其设置的目的并非一般的补充说明,而是通过卡片内容引发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思考,在立足正文的基础上整合资料卡片形成问题资源,并通过激疑、设问、释疑等方式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进而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引领型资料卡片
  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是历史学科的灵魂,也是历史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价值依存。不然,历史教学就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唯知识论或机械操练的唯技术论,其结果必然是扼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扭曲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
  对照三维目标,情感引领型资料卡片更符合“情感与态度”维度,是教材中最能承托历史魂灵、引发师生共鸣、缩短时空距离、实现对话历史的教学资源,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体现鲜明人文精神的标识,是历史学科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基石。
  三、不同类型资料卡片在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
  (一)知识补充型资料卡片的有效使用
  1.途径分析
  (1)教材史实有待说明时
  如:关于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的“三公九卿”知识点的学习。“三公九卿”在教学目标中属发展要求,是学生必须知道的重要知识点,但教材正文仅说明了“三公”的职能并列陈了“九卿”的官职,却未对“九卿”的具体职能进行说明。此时,教师如能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卡片,并就“九卿”的特点进行设问讲解,学生就能把握“九卿”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皇帝制、郡县制等知识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2)教材难点有待突破时
  如果说数学的魅力在于严密的逻辑推理,那么历史的精粹则在于逻辑批判(即批判性思维),学生若要有效掌握教材重点尤其是难点,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判断和分析是必然途径,而知识补充型资料卡片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往往能起到较大作用。如在学习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之“民主政治的扩展”一节时,全面认识和评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下法国总统的地位和权力就是一个难点,学生如仅根据教材正文定会得出“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的论断,至于权力大到何种程度以及是否受到限制等问题则缺少全面认识,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澄清,定会影响学生对法国民主政治进程得出正确的认识,而资料卡片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依据卡片“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我们可知,总统的权力虽然很大但仍受到参议院的严格限制,不得有违共和国宪法,否则将受到审判并被问罪。也就是说,“一票共和”下的法国尽管保留了强大的保皇派势力,但法国政体依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民主政治依然是趋势和潮流。
  2.策略分析
  (1)树立“卡片即资源”的意识
  新课程虽提倡“用教材教”,但并不主张轻视教材,相反,用足用好教材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顺利推进课改并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是否具备良好历史素养的体现。一般来说,课前教师需反复研读卡片内容,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的删选与整合,然后考虑在教学时与哪一知识点进行对应以及如何对应等。
  (2)将卡片与其他教学资源结合
  单纯的资料卡片因篇幅等原因在内容上相对比较“单薄”,一般情况下,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最好能将卡片与其他素材相结合,这样才能丰富教学资源,启发学生思维。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节 时,为说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以及“中国对战胜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结论,仅靠教材 “中国的抗战拖垮了日本”这一则资料卡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引入其他资源,如“193[www.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7年7月—1945年8月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表格略)、二战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对中国战场高度评价的言论(具体略)等,这些资源多来自教参、《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以及有关抗战史研究的资料书籍等。这些资源将大大拓宽学生的眼界,对学生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大有裨益。
  (二)问题引探型资料卡片的有效使用
  1.途径分析
  (1)知识网络有待构建时
  历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征就在于基本史实的庞杂,学生往往因为学不得法而陷入思维杂乱、漫无头绪的泥潭,最终只能痛苦地依靠死记硬背来应对。例如,在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时可通过表格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历代加强专制皇权的基本线索:
  ■
  (2)批判思维有待激发时
  思维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而批判思维又是历史思维的核心。一般说来,高中历史着重培养学生在分析、判断、比较、归纳、概括、评论等方面的批判思维,注重回到历史现场,依据客观历史条件全面、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历史。例: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节中有关“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做了如下处理:
  ①通过呈现教材第55页的资料卡片:“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斗争与工人斗争影响的区别,并进一步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的主力军作用。
  ②通过呈现教材第54页的资料卡片:“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五四运动“加速了无产阶级觉醒的速度并扩大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从而为日后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的历史认识。
  ③对于第三个问题: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底“新”在哪里?教师需补充相关资料(略)后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比较的方式得出结论。
  2.策略分析
  (1)教师需树立问题意识
  俗话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那些能充分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和问题链是指引学生不断前行的指路灯。
  (2)问题需体现思考价值
  问题贵如金,好问题更是价值连城。因课堂时间、学生能力、考试要求等方面的限制,教师提出的问题需具备以下特征:依托性,指向性,适切性。所谓依托性,指的是教师必须充分依托教材资源如资料卡片等进行设问,不要盲目追求课外资源,否则容易犯下舍近求远、舍本逐末的错误。所谓指向性,指的是问题的指向要明确,要指向学生需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以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三)情感引领型资料卡片的有效使用
  1.途径分析
  (1)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待生成时
  如果说知识是历史的身躯、方法是历史的骨架,那么情感就是历史的灵魂。很难想象那种缺失情感的历史教育能把一个个稚嫩的血肉之躯变成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而不是空有躯壳的行尸走肉或人格缺损的社会败类。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节中有关“黄花岗起义”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第51页上的资料卡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和生命观教育。
  教师设问:①林觉民是在怎样的形势下作出英勇赴义的抉择的?②你觉得他的父母妻儿会支持他的决定吗?③如果你是他,会选择英勇赴义吗?为什么?
  分析:这样处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与历史人物林觉民对话的方式,体会他抉择时内心的不舍与痛苦以及甘愿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举,从而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信念。
  (2)学生错误价值观有待纠偏时
  历史课需要情感体验和生成,但学生因为年龄、阅历、思考角度等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对历史产生错误的看法,产生错误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的引领和纠偏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ww.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一章时,笔者曾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教师设问:阅读教材第29页上的资料卡片,结合教材正文思考:①你如何看待文献中国人称呼英人为“夷”的现象?②你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能获得胜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③这场胜利是双方凭实力较量的必然结果吗?
  学生分析:①说明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愚昧落后;②英人对地形不熟悉、国人人数占优势、大雨使英军火器发挥不了作用,等;③不是,是偶然性的胜利。
  2.策略分析
  (1)充分挖掘卡片的情感资源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间思维碰撞与情感互通的过程,只有那些真正用心去体味的历史教师才能独具慧眼发现普通素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达到引领学生实现神入历史、体验历史的教学境界。教师首先要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学习尤其是阅读,通过阅读提升境界。
  (2)学会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新课程提倡“情境学习”,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生所学之历史与现实间存在较大的时空差距,造成学生无法体验历史也无法构建知识意义,故而需要我们将传统教授法与多媒体教学法、对话法、探究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试论史料的历史教学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赖友生.高中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培养提高的实践及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9).
  [3]周生民.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字辅助材料的运用: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9).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