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2015-07-28 17: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教师做教学设计的时候,理论和实践课容易脱节,理论课上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际工作的需求脱节,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等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的人才”。
  现在高校都在倡导校企合作,如何才能很好地实现职业院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对于一个高职教师来说,是否能够做好这个前期的工作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接受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育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形式。它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第一 论文网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社会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合作的能力。
  2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毫无疑问是一种很符合当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如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应用好项目教学法,也是值得每位高职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高职教师在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设置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几个难易适中的大的综合性项目,这个综合性项目的设置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并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好综合性项目的基础上,把每个知识点设计成若干个小的项目。项目的选择遵循两个原则:①要尽量把所要的知识和技能隐含在项目中;②项目的设定来源于实际工作的需求。在整门课程的教学中,以先完成子项目再完成综合项目的方式进行,通过项目的一步一步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以后的企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过程的设计。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现状,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特别重要。首先,要以项目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教师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并演示该部分的技能操作,引导学生分析项目;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该项目的操作。
  在此,笔者想谈一下项目教学法在自己所讲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这门课中的应用。设置本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平、网络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此课程中,笔者设置的综合性项目是校园网络的搭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选用合适的网络设备、通信介质。在本门课程中,笔者设置了两个子项目:IP地址的划分及应用和VLAN的应用。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项目从子项目设置、情境设置和教学设计三方面进行介绍。
  ①IP地址划分及应用项目。IP地址的划分及应用项目中设置了两个子项目,分别是认识IP地址和IP地址的划分。每个项目通过问题情境引出,第一个项目通过查看机房的IP地址,让学生认识IP地址,进而讲解IP地址的分类及组成;第二项目通过提出给出一个IP地址192.168.1.5/24,实现一间32台电脑机房IP地址的规划,并在电脑上设置IP地址,进而引出IP划分及子网掩码相关的知识。
  ②VLAN的应用项目。VLAN的应用项目中设计四个子项目,分别是同一交换机中VLAN的划分,跨交换机实现同一VLAN互相通信,跨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互相通信和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互相通信。这些项目是根据VLAN的功能设置的,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VLAN有个整体的认识。
  表1是项目“跨交换机实现同一VLAN互相通信”的教学过程设计,本项目计划教学时数为四个学时,理论教学两个学时、学生实践两个学时;所用的教学设备是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线和投影仪;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第一 论文网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项目驱动法、演示法和讲授法;学习方法是小组讨论法;本项目包含的知识点是中继口的配置及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掌握根据实际的需求实现同一VLAN进行互相通信;情感价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分析问题和探究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3 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实践证明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但是如何很好地应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要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零接轨”,就要求高校教师利用寒暑假常深入企业,了解社会的需求,及时掌握企业先进的技术,把这些第一手教学资料很好地应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蒋述东.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147-148.
  [2]吕忠宝.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科技信息,2007(9):41.
  [3]贾丽飞,李鹰.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3):124-1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