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教师普遍感到农村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捕捉语音、理解语义、理顺文脉、通畅表达等方面。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往往要比城里的学生遭遇更大的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的语文水平也相对较低。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儿童的语感发展?
一、影响农村儿童语感发展的要素
1.家庭因素
首先,早期教育的缺失。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放亲戚家寄养。这一现象在农村中越来越普遍。据笔者初步r解,这样的家庭占农村家庭的78.3%之多。在农村,这些监护人往往缺乏教育观念,自身素质不高,文化水平、思想觉悟等都无法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留守的孩子虽然能得到衣食住行的照顾,但在思想、情感的交流方面几乎是空白。监护人本身语言交流的水平比较低,言传身教的也是农村的俚语、俗语,没有办法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难以让孩子在课堂、作文中流畅地展示。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早就通过研究表明:5~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时期。但是,大多数农村孩子却错失了口讲发展的这一黄金期,导致口语交际能力比较薄弱。
其次,家庭沟通的失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施加科学的教育,从而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他们有的是“炸弹家长”,孩子吵闹或不听话,就会暴跳如雷,孩子噤若寒蝉;有的是“比较家长”,这种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往往看不到孩子自身的优点,这就导致孩子慢慢失去了自信;有的是“忙碌家长”,平时工作很辛苦,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偶尔过问一下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然后责骂一顿了事,孩子慢慢会产生逆反心理……在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欲望会逐渐降低,慢慢失去和家长交流的兴致,也会失去从家长处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机会,从而严重阻碍了孩子语言感悟能力的发展。
最后,有声视听的充斥。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的语言中枢,通过大量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维戈茨基指出:“书面语言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不同于口头语言,它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功能。”可见,书面语言有口头语言不可替代的功用。而农村的孩子大多缺乏课外阅读书籍,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品读语言文字的精妙。一到节假日,电视机和电脑等有声视听几乎霸占着孩子全部的课余生活。我们知道,电视、电脑主要用图像来吸引人,语言主要是浅显易懂的对白,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互动和交换,孩子只是被动地接收那些低难度的话语,其语感的发展可想而知。
2.学校因素
一是教师课堂的过度包办。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无论讲解、提问、反馈还是纠错,无不涉及教师的话语。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将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效。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正是由于孩子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致使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往往很少与孩子互动。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常常自问自答。这不但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课堂教学成了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是同步教辅的过度泛滥。目前根据教材编写的同步教参种类繁多,这些辅导书对课文的分析十分详尽,课后习题也以非常严密到位的语言组织给予了所谓的“标准”答案,确实做到了与教材“携手同行”。这固然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课外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教辅用书给予学生的是经济快餐而绝非营养大餐,因为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求得一个问题的答案,它更指向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笔者在对学生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作题时就是抄现成的答案,做的是“搬运工”的工作,这种走捷径的方式无疑损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二、解决策略
基于以上问题,农村孩子的语感发展确实堪忧,因此,作为农村儿童语感培养主渠道的语文教师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义不容辞地为农村儿童提供语感发展的平台。笔者在实践探究中,采取了听读与说写双线并进的教学策略。其中听、读是输入和理解的过程,说、写是输出和表达的过程,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关于听、读的策略
首先,美读表现语感。美读最早是由叶圣陶提出的。一般来说,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规范性和典型性,其语言很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情充沛,抑扬顿挫,“使其言若出于吾口,使其意若出于吾心。”通过美读,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语体感、畅达感、分寸感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
其次,涵泳品悟语感。涵泳是一种在熟读的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究方法。它其实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即摄取一消化—积累的过程。摄取,就是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诗文作品。消化,就是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储存记忆。涵泳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言实践中,通过对语言作品的潜心吟诵,可以不断丰富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最后,背诵发展语感。背诵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的基本途径。郭沫若先生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通过背诵,可以输入大量的语言和言语信息,而这些信息积累越多,语言和语言信息的参照系就越明晰,语感也就越敏捷。
2.关于说、写的策略
一是等待—让表达更完善。在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语言主体在表达之先,都有一个表达什么,怎么表达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对不同的个体而言可长可短,但不能省略。因此,在说话训练时,要给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在等待中期待学生更为完善的表达。
二是范例——让表达更规范。言语的认知与表达往往是
模仿的结果。在训练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范例,有助于学生规范地表达,并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中创生出更高层次的语感能力。
三是情境——让表达更丰满。在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内容用语言或其他手段创设具有渲染性的情境,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人其情。进而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情动则辞发”。
三、结语
当然,重视语感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但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而且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语感培养的研究和实践行列中,使语感教学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尽早回归,使语感培养在农村小学中遍地开花,生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