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创新教育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支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落脚点。本文从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民主型教风 思维方式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正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己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营造展示自我的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1.民主型的教风
任何一个教师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教风,或支配型的,或专制型的,或民主型的。支配则学生依赖,专制则学生服从,民主则学生活跃。显然前两者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后者则可让学生思维活跃,利于创新。
课堂上要形成一个民主的教风,应注意以下几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既不能刻意在师生之间制造知识高下的鸿沟,也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不做鉴定性评价,特别是评分,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精神压力,由此产生一种防卫心理;为大多数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或分组讨论,或“接龙式”提问,还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切忌粗暴打断学生的发言;教态要亲切自然,不吝惜自己的微笑,不吝惜表扬的话语,不要把家庭或同事间的不愉快情绪带到课堂中。wWW.133229.CoM
2.相信学生
只有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期待学生。而“期待”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国有不少特级教师到外地上课,他们对学生既不了解又不熟悉,他们为了要把课上好,唯一的办法就是满腔热情地期待学生,诚心诚意地相信学生,用“心”去上课。教师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热情,每一个眼神都对学生寄予希望,每一个手势都表达着对学生的尊重,每一个动作都给学生鼓励和信任。这样,在教师的影响下,课堂气氛就会由紧张到活泼,学生也渐渐进入了争先恐后发言的状态。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兴趣、情感等都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了“最佳状态”。教师对学生充分相信的结果是:给学生铺设了创新的坦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幼芽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3.热爱创造型的学生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般教师都喜欢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的学生。而创造型学生的特点是:顽皮、淘气、荒唐与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德国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迪特指出:“创造型学生在班级体中通常不太受欢迎,他的行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很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剖璞见玉,善意引导,扬长避短。只要不违背道德规范,不妨碍身体健康,用不着多干预、管得过死。要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
二、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保证
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活动兴趣的产生与该种能力的发展密切联系,并且是他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一个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在历史学习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兴趣的产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利用各种方法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包括以情激趣、以美激趣、电教激趣等多种渠道。例如,针对历史事件无法再现的特点,我在上全市公开课——《宗教改革的背景》一课时,编的一部历史剧《卡诺莎之辱》:安排:一人旁白,一人演教皇,一人演亨利四世,两人演随从。(旁白):1077年1月的下旬,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刺骨的寒风发出阵阵呼啸。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行进着几个骑马的人,他们顶风冒雪。为首的是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人,只见他双眉紧蹙,心事重重,不住地扬鞭策马前进。他就是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不久,亨利四世一行来到了卡诺莎城堡外。(渲染气氛,要读得舒缓)在进入城堡之前,他翻身下马,脱下厚厚的衣帽,把一条表示悔罪的毡毯裹在身上,不顾从天而降的雪花,缓步走进城堡第一道围墙。亨利四世又脱去靴子,光着脚站在城堡内的雪地上。他痛哭流涕地忏悔着,还不时拍打着胸前,苦苦哀求教皇赦免他。当教皇知道自己已是胜利者时,却拒绝接见亨利。
(旁白):一天
、二天、三天过去了,亨利仍然站在雪地里忏悔,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一些主教和修道院长看着亨利真诚悔过的样子,开始为他向教皇求情。
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