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数量随之而急速增加,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本文根据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也大有不同。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在改革的发展大潮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需求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了。近年来,由于一窝蜂式的办学从而导致现在虽然开设学校多、生源多,但培养出的学生普遍专业素质不高,就业率降低。要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由现状着手分析,寻找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学生认识不足
目前,由于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分流了中职教育的大部分生源,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对于专业的选择只能由学生听之任之,从而造成中职学校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很大一部分人是跟风式的。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二)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WWw.133229.cOm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而且学生会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教学设施陈旧
社会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但是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学生必要的学习软硬件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及时地实践所学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多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长久于此不利于培养计算机操作技能性强的专业人才。
(四)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小模块等。
(五)师资情况复杂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组成相对复杂,部分是其他专业改行的教师,只有较少的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有些教师就职时间较短,因此教学经验较为欠缺;有些教师则通过自学上岗,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教学水平较低。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就是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向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计算机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设置方向应该以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培训综合的职业素质为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不能够局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方面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理论和教学模式,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企业结合,定向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不断地改进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
”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