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教师工作室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是对教师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显现了其特有的教师教育功能。其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构建专业共同体,成就优秀教师群体;优化培训组织,实现研训一体;发挥辐射效应,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培训网络,促进梯队成长。
关键词:名教师工作室 教师专业成长 模式创新
名教师工作室,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在专家教师的组织下,旨在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常州市于2005年建立第一批27个“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是江苏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领域的创新项目与领先项目之一。三年的工作周期结束后,首批工作室领衔人与成员都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促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成长,涌现出多个优秀教师群体,对区域内外的教师成长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第二批42个工作室工作周期也已过半,经过中期评估,大部分工作室也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模式的创立,建立了中小学优秀教师合作互动的新机制。工作室领衔人以自身深厚的专业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数百名有共同教育追求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以学科为纽带、以名师为品牌、以网络为载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研究,在合作互动中提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名师工作室创新了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显现了其特有的教师教育功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其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专业共同体——成就优秀教师群体
名教师工作室成员都是来自全市各学科的教学骨干,他们有着共同的志趣、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wWW.133229.Com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在共享互勉中共创共生,实践着对学科教育本真的理解。“打造名师群体,产生名优效应”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共同愿景。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追求构建了个体的集合体,使个体的“我”转型为集体的“我们”,名教师工作室成了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分享、共同提高的学习型共同体。
名教师工作室构建了学习型、研究型的专业共同体,真正成了教师们共同学习、互勉共助、共同成长的摇篮。名教师工作室的成立,让名教师在帮助他人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高。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常州市小学语文教育李伟平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李伟平谈起工作室的成立颇多感慨:“工作室的申报和评选过程,对自己确实是个挑战,特别是初选时的自我展示和复选时的答辩,要面对那么多专家和各校教师的评判与提问,这就逼着自己不断地读书、思考、学习。”而接下来的招聘工作室成员的过程对李伟平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他说: “通过网上洽谈、面试、阅览报名者论文等方式,在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不少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新鲜的内容,这种相互学习和借鉴,对双方都是一种提高。”名教师工作室浓浓的学习氛围、教师们执着的工作热情、年轻教师的睿智、灵气、充满智慧的思想碰撞,都感染着他、影响着他,也成就着他。名教师工作室也成了进一步成就名教师的宽广舞台。
二、研训一体——优化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
研训一体,是指重新思考教学、研究和培训的功能定位,将教、研、训相融合,将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机整合。也就是将教师培训内容定位由以学科为中心变成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经历和反思,获得对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获得经验,实现新的专业成长的教师培训组织模式。名教师工作室以项目领衔制为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以领衔人及导师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以“课题”为载体,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专题研究。他们依据课题,以教学为抓手,植根课堂,以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培训教师,整合了“研”、“训”教育资源,做到了“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合一”,实现了“研”“训”的统一和整合,形成了“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组织模式。
如高中生物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对新课程标准和不同版本的配套教材进行了研读和分析,最后确定以高中生物新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该项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有效案例,推动全市高中生物学的课改工作。他们运用反思性教学和教育行动研究原理,以课堂教学中同课题比较研究为主要方法,采取“设计→实践→再设计”的研究步骤,针对同一课题,发布多种教学设计方案,让大家发出不同的声音。还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
教学论坛和教学沙龙,让大家的思想相互碰撞,共享经验,激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