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试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5-07-09 08: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趋势。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地培育和开发出高创造力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后备的高级人才,他们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其知识和能力能否跟上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能否以优良的素质来应对当前全新的挑战,已成为我国高校新时期教育工作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个需要。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根据创新的含义,“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人才身上,表现为人的一种特质和与众不同之处。创新人才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创造性应用方面,做出比较大贡献的人才,当然也包括在管理、文化创新等方面做出比较大贡献的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品格,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创新型人才应该六个方面具备的素质和品格。wwW.133229.cOm第一,要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德才兼备。第二,要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的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进行研究。第四,具有扎实的专业的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准确地把握科技发展的创新方向。第五,强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六,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不谓艰难,勇攀高峰。这六点要求明确了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现今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要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报告在论述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指出:“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意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强调,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时代新课题。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虽然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效果和成绩已开始初步显现。尤其是一批名牌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已走在高等院校的前列,充分发挥了其示范带头作用,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观念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创新教育体系还没有完整形成,创新型教师团队也没有完全形成,充足的资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使培养教育仍未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综观高等学校近年的发展,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进展得较为缓慢,真正在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整体体制创新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创新,招生考试制度创新和教学科研体制的创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但是传统观念和一些旧有的模式还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致高等教育仍然部分延袭已有的的招生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推动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没有对创新的教育体制给予足够的保证和推动。
  2.高等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进展较为迟缓
  当前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创新的力度不足,不能深刻反映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科学研究方法和求实创新精神方面均没有形成体系,成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方面也同样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制约,以教师、教室、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占统治的地位,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能较好地结合。

>  3.高校教师队伍创新能力薄弱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主体因素,自始至终贯穿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开展教学。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虽然在不断地增强,但新进的高学历者大多缺乏教育经验,使得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4.高校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实施创新教育、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系统的工程,创新教育必须坚持“探索实践第一”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更新旧有的教学及实验设备、师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的升级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去实施完成。当前,政府对高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划拨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自身这的投入也远远不够已成为制约高校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瓶颈。
  四、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速度,因此,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体制、教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转换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教育理念,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精心育人”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对落后于时代要求的体制与机制问题进行革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发展融入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树立适应时代创新精神的创新教育理念,在高校的整个教育领域进行弃旧立新的创造性革命,对于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同时,把重塑大学的创新型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当前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实现的头等的重要事情来做,一旦观念转变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自然就会被放到高校办学的重要位置。
  2.加快高校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转变了教育观念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推动切实可行的教育体制的创新。要加快高校的体制创新,去健全和完善原有的体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组织保证。完善高校的体制创新,首先是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软硬实力;其次是办学体制的创新,在办学格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上,在多种办学层面的融合等问题上加大创新的力度;第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应组织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逐步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出许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创新工程,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比如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各类考核奖惩制度;对在校大学生的各项管理规定等,都应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创新,改革和完善,为人才的培养创造科学的良好的氛围。
  3.采取措施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着力建设“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高校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知识和科研水平。为了带动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一些高校在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不断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参加过企业新产品研发和科研院所研究经历的比例,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适当适量地改变现有教师队伍的成分;二是有计划地安排或引导现有的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科研院所去进行产品研发和科研实践活动,可采取阶段性实践,甚至挂职的方式去参与。另外,欢迎或鼓励以兼职的形式使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员到高校从事教学和实践活动。
  除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机制,还要制定高校教师创新素质的基本标准,制定围绕创新教学环节,把科研和实践引入到教学的考核措施,考核措施都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师的创新素质得到逐步的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出一批知识渊博、人格魅力突出、能让学生终身铭记的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
  4.增加教育投入,为培养创新型人

才提供经费保障
  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校办学经费的投入,保证师资培训、科技研究,教学设备设施的更新及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等方面有充分的资金。作为高校要争取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办学经费的投入。其次,高校应把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入,对学校的一与培养人才相关的领域、内容和项目要对其加大投入,并在人才集中和政策上给予必要倾斜。第三,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专项资金投入的体系,高校应两条腿走路,除了以政府为主的经费投入外,还要与一些大企业进行横向交流,实现校企合作,逐步使企业成为高校科技投入的主体,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最后,要创造条件争取打通融资渠道,比如向银行贷款,或通过校办公司上市等,通过以上多渠道,多途径资金投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