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论创建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5-07-09 08: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中国人学英语用时长、收效差,原因是初、高中英语教学以应试为目的,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所以,大学阶段英语教育要创建课堂、课外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影响英语语言环境创建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两个: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倾向,应着力改善。


关键词:英语;语言环境: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素质


要学习好任何一种语言,语言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大学阶段英语教与学的“截面”角度,探讨语言环境的创设问题,以期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素质的提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截面”角度讨论问题的原因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大部分有10 年的英语学习经历。然而,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学总是围绕着应考这个主线。记、背、题海战术、考试技巧等是英语教与学的核心。只要考试分数,语言能力和应用放置一边,这是典型的考试英语。大学毕业工作以后,除少数人的工作与英语有关外,多数人的英语知识还给了老师。应付各种功利目的的极短时间的英语机械学习,也因考试的结束而忘却。
以上两个阶段的英语教与学,可以说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败笔。WWw.133229.CoM大学的英语学习应该有承上启下的任务,承上即在高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开拓素质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启下即奠定英语学习与应用的方法、习惯,达到经常使用英语的目的。
二、大学阶段英语语言环境创设问题分析
大学阶段英语语言环境创建可分为课堂语言环境、课外语言环境(含校园语言环境)。英语语言环境创建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即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与学英语的主动性;课程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倾向。
(一)课堂语言环境创建
从语言学理论来看,外语学习是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运用。因此,语言教学要把着眼点放在语言能力的开发和利用上,这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中国大学生在初中、高中学习英语时,主要目的就是应考,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语言运用能力较弱。所以充分创建课堂英语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英语和汉语使用的比例关系。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触英语、沉浸在使用当中,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课堂英语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把课堂时间全部用于英语操练都远远不够,如果再让汉语充斥课堂,那就更不可取了。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摆正英语和汉语的位置,是教师随时都要考虑的问题。在英语课上汉语可以适当利用,但是,如果过多地或一味图省事而全部使用汉语教学,会影响英语教学,可能会导致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聋哑现象。所以应该尽可能使用英语,汉语只用于最必须的时候。英语教学过程要成为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汉语,有目的地以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过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说英语的机率,优化英语教学环境。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空间。课前、课间都是可利用的时间。教师可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读报、朗诵、唱英语歌曲等;课间用英语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室的板报、励志语采取学生用英语自办的方式等。
第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模仿纯正的英语。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样做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独特性,又能减少本族语的使用。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交际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交际双方互相理解、表达思想。英

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去听、去看、去说、去感受、去学好英语是十分重要的。
(二)课外英语语言环境创建
课外英语语言环境创设应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有效结合。
从校园文化的对外辐射性角度考虑,英语语言的教学应该成为理论上文化构建的先锋。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因素的两方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内涵和作为语言学习的策略意识。无论是哪一种的理解,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因素都为我们打开了对外开放、比较的大门,使我们树立一种信念: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拿进来、走出去。跨文化因素的强调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校园环境布置以及课程开发中体现。譬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阅读文章,不能只盯住其中的语言结构,还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一些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特别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至于校园环境,可以营造一种外语学习的气氛和环境,增加一些以培养跨文化意识为目的的讲座。其目的就是接受西方文化意识,努力同中国固有文化作对比。
学风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实现有赖于学校三个主体环节的协调配合:学校学风建设总目标,课程学风建设分目标,学生个体学习目标。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三个主体环节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只有充分达成共识,才能实现总体目标的完成。同时,学风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且呈现螺旋式上升(或下降)趋势,因此,学风建设又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外英语语言环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学生总体学风好,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就比较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会主动地把英语学习的成果通过文化活动这个载体展现出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实践的角度来讲,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要有自觉为教学中心服务的意识,要从广泛参与的角度设计活动形式,要尊重和体现英语教师、学生组织者在组织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要形成传统,把不同内容、形式的活动同步于英语课程进度,根据年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要采取不同的形式鼓励水平不高的参与者,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影响英语语言环境创建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与学英语的主动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教与学英语的两个主体,明确教与学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教与学的目的不同,教与学的途径和方法也不一样,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根本达不到目的。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首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伸缩性是很大的。如果把不被学生赶下讲台作为底线,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伸缩是较难比较的。其次,教师的成就来自两方面:评职称、学生口碑。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是引起教师自豪感、成就感,从而激发教师认真教学,保持教学主动性的动力缘由。另一方面,外语教师的教学必须以自己掌握的技能为基础,加上教学工作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做好工作。用研究科研的能力来衡量他们,会严重挫伤他们教学的主动性,更误导了教师追求“科研成果”而忽略了基本技能的提高。所以,对外语教师的考核应以外语水平为主,兼顾理论知识,客观、科学地考量英语教师,进而提高其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是“为什么学”的问题。“挤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学生的心态各不相同:四、六级过关、考研、出国等,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同,又出现应试英语学习与素质英语学习的矛盾。考虑出国的学生仅占极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应试英语学习的目的较强。要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引导他们转变英语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从第一堂课开始,优化课堂语言环境;第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法;第四,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的测评方法。
(二)课程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倾向
&nb

sp;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实际的外语能力。但测试的方式、方法对英语的教与学会产生影响,如果太注重测试,则可能导致教与学的环节只能为测试做准备,从而相悖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科学,要从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注重测评结果,要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对评价方法采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