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论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08 09: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融合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但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功能及特点,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仍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学;应用;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作为一个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领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21世纪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将担负起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具体来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wwW.133229.COm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internet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电子邮件、聊天室、bbs、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5.支持协作式学习
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
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

nbsp;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如易爆化学物品的研制)、宏观宇宙(如银河星系的构成)、微观世界(如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作用是巨大的。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学演示。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主体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莒县教育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研究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构建新知。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对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4.
[2]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