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对策

2015-07-08 0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分析,并采用采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旨在寻求建立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的目标和途径,为推进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1、前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可以适应社会有良好道德感可以驾驭生活的人,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依据我国的国情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2、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学实数为四个学期,选项课程的内容为:太极拳、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游泳等;体育理论内容为:最基础的体育保健、竞赛规则等,最多每个学期4个学时。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仍较大程度地脱离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wwW.133229.CoM
3、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在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影响的基础上,我们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第二阶段是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受到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育以身体教育为中心;第三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属于运动手段的教育阶段。顺应时代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以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受益体育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标。
3.1 应加强复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改革主体,所谓“复合型体育教师”是指在知识结构方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性质的知识群组成,在智能结构方面由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聚合而成的,即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主、辅修专业的经历,还要涉及与主、辅修有关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总之,要有宽阔的纵横向知识面,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在体育理论实践领域里,具备独立完成多项工作的能力。复合型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方面都是全新的,既有利于全面完成“教书育体”的双层任务,又能实现“文武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按照“三自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
3.2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趋向于多元化。
随着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结构形式、手段和方法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体育教学方法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育与娱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实现体育竞技等多元化的目标。通过多种目标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突出内容丰富、充实、多样,健康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和生活性项目,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3 体育教学中应突出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个性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教育适应社会

的需要。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防止伤害事故的能力、自救自助能力等等,使学生成为会自己运动、科学运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3.4 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体育的身心素质发展。
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不断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不是刻意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努力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体育专长,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的习惯,了解健身意义,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体育人口得到增加,才会使我国大众体育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应该有计划介绍更多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校体育教育为全面的育人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考核中避免项目特点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侧重于每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应该掌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共性的东西进行教学考核,这样才能真正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5 以快乐体育、主动参与体育为主的教育目标为导向。
快乐体育、主动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特征,学生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体能、智慧、思想,以获得成功、失败、喜悦等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满足感,还可以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宣泄自己感情,陶冶情操,尽情的享受体育的魅力。古人云:“悦其精神忘其形”。所以学校体育要结合学生特点,运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教学,在快乐体育中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心情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6 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理论教材方面将会更加讲究科学性,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性等。理论知识对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工作与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将会更加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彻底纠正“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
3.7 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
高校体育是优秀人才的摇篮。各体育强国攀登世界体育运动技术高峰,大多数人才是从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的。运动水平越高,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大学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将是国家提高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我国竞技运动的职业化推进,高校将要担负起培养体育竞技运动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刘晓午.青年学生体质状况堪忧 [n] 光明日报,1998
[2] 1998年~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n] 2001
[3] 常 伟.浅谈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