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职生特点的励志教育平台构建研究

2015-07-08 08: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励志教育主要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激发学生潜能并激励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的教育。它在高职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高职生特点,构建励志教育平台,有利于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为理想奋斗的决心和毅力,增强自信心和提高情绪调控能力。高职院校构建励志教育平台应从学业教育、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生;特点;励志教育;平台;构建;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中、高级技工的需求不断攀升。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的脱节。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水平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等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同时,也沉重打击了高职生的求职自信心。因此,如何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搭建高职生技术成才的最佳平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课题。
  何谓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是通过人生观、成功观教育,激发学生潜能并促使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的教育。WWw.133229.Com
  目前,我国的励志教育多见于教育培训机构,其教育目标不免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近年来,尽管国内一些中小学尝试开展系统的励志教育,如王军教授等人创立的“三大步育人模式”的励志教育体系。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励志教育仍属于鲜少涉及的领域。
  高职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其开展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生在认知与价值取向上普遍存在偏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价值取向不断地冲击着高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学生面临双重甚至多重价值标准的选择,而社会舆论对高职生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影响着高职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使他们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导致他们在价值追求和定位上陷入迷茫和困惑。
  高职生自主意识增强,有理想,但比较现实和功利 高职生无论身体,还是思维水平都日趋成人化,他们追求独立,敢说敢做,对未来也有较清晰的认识。对大多数高职生而言,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就业。有调查显示,“掌握知识,发展才能”和“获得一份理想工作”是高职生入学的主要目的,“求知”和“求职”同等重要。可见,高职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比较现实和功利。
  高职生有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低 大多数高职生本身学习基础比较差,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家长对学生亦是放任自流,因此,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容易有偏差,对自我价值和生活价值缺乏客观正确的判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低下。
  高职生易产生情绪波动,易冲动,焦虑水平较高 高职生情绪变化容易外显出来,他们情绪波动比较大,自我调控能力不够,外界的一点小事就可能引起他们情绪的变化。由于高职生在进入学校时正处于身心成熟的关键期,而高职院校学制较短,高职生所面临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很大,焦虑感较强烈。
  (二)针对高职生开展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的盛行,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励志教育中的思想性内涵如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鼓励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同时使高职生在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有利于激发高职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毅力 首先,励志教育要求学生立志,即树立人生的远大志向。只有确立了远大的志向,行动才有目标,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励志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揭开社会评价“标签”,高职生也同样抱有远大理想和对成功的渴望。但各种外在因素,如就业压力以及社会对高职生的负面评价等,使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和定位有所降低,甚至在遇到一点点困难时就会选择放弃。因此,对高职生开展励志教育有利于激发他们为想做而不敢做的目标付出不懈努力的决心和毅力。
  有利于帮助高职生树立自信,不断完善自身发展需要 励志教育要求教育者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从而发挥激励作

用。高职生由于在学业方面心存自卑,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同时,由于自我效能感低,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励志教育正好能为高职生创造经过个人努力可以达到成功的情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有利于提高高职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励志教育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遵循高职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对自身知、情、意体系的自我管理和协调能力,同时,最广泛地调动个体心理的积极因素,激发各种潜能。有调查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均分要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励志教育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高职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高职生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协调统一。
  高职院校实施励志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励志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志向,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品德修养从而走向成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励志教育首先应坚持思想性原则,在价值观引领中体现社会主流价值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有价值冲突时应及时起到调整和驱动作用,引导学生在树立个人远大理想的同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体验性原则
  励志教育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体验性原则是励志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情感体验是励志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教育者对成功情境的刻意创设,在达到既定目标时,学生所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情感又能进一步激励他们向难度更大的目标努力。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成功意识,同时也能促成他们成功的实践。
(三)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是指在励志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体现榜样学习的重要性。榜样生动而贴近学生实际的亲身经历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疑比劝告更具说服力。励志教育中的榜样可以近到学生身边的同学、教师,也可以远到古今中外历史长河中的任一成功人士。除让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者提供的榜样资源外,教育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主动挖掘身边丰富的榜样案例。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励志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励志教育不仅要有理论引导,更要注重实践,否则将流于口头说教而无法取得实效。不可否认,言语劝导在励志教育中也经常使用,但它的价值多少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否则不仅会使教育者失去威信,甚至会降低受教育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只有联系高职生的思想现状,组织他们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才能使他们在实际参与中磨炼意志,锻炼品格。
  高职励志教育平台的构建
  (一)学业教育中的励志教育平台
  尽管学业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进步的唯一标准,但却是学生获得自信的重要来源。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生而言,学业上的被认可,无疑是巨大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搭建起学业教育中的励志教育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和开展励志教育。(1)针对学业落后的学生建立学困生档案,开展个性化的跟踪教育管理,设立专门的学习进步奖;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及时对成绩差、自律性差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激励;形成由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家长共同构成的教育支持体系,开展党员、班干部结对帮扶活动。(2)针对学业优秀的学生建立明确的奖励机制,除已有的奖学金制度外,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立专门的奖项予以表彰,同时,优先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如优先推荐给优秀企业等。此外,任课教师还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励志素材,融励志教育于专业教育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第二课堂中的励志教育平台
  第二课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阵地,它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研学术竞赛、文体竞赛等。学生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高职生自主成立的各种社团和志愿者组织,可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同时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职院校所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不仅为高职生提供了验证所学知识的机会,也让他们在竞争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活动有效促进了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了高职生的自信心。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励志教育平台
  励志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尤其是在对自我效能理论的运用上。高职院校应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得自我效能信息:成败经验、替代经验(即对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活动及其成就水平的观察)、言语劝导、情绪反应以及个人偏好的归因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推广优秀励志书籍的阅读、开设专题讲座和报告宣传成功人士的事迹等,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激发积极的情绪情感,从而达到奋发向上的健康状态。贫困生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关注对象,也是励志教育的重点对象。目前,许多高职贫困生陷入“人穷志短”、对社会资助依赖日益严重的物质与心理双贫困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合理使用助学经费,开辟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如设立励志助学岗,“聘用”优秀的贫困生上岗帮助本班学习落后或自律性差的学生,一方面,使他们在岗位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使学习落后的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达到励志双赢的目的。
  (四)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励志教育平台
  目前,我国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分析不足和无法正视自我、职业目标模糊、缺乏长久坚持的行动力。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将励志教育融入到每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如对于刚入学的新生,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激发他们的立志和职业规划意识,而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初步规划,设立由小到大的目标并逐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它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职生应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直接深入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结合自身实际调整来拓展已有的职业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以“走出去”的形式为主,而“引进来”主要通过开设讲坛,邀请成功企业家、校友讲述职业生涯的相关主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如与企业签订协议为其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员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高职生而言,一线工作人员的现身说法更具说服力,也更能激励人。
  高职院校励志教育平台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应随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该平台发挥实效的关键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牢固树立励志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励志教育方法,创造励志教育情境,形成良好的校园励志氛围。只有这样,励志教育才能在增强高职生综合素质、解决高职生就业问题中真正发挥功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