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探我国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

2015-07-06 09: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摘要:基础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国民基本素质和社会公平的基本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基础教育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表现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条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关键词:基础教育 均等化 问题 对策
  
  一、我国基础教育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
  
  国家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基础教育摆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使得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保障水平还较低,存在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差异性
  首先,由于教育管理权限的下放和学校自主权的扩大,导致了中央政府关于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与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教育、满足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学校自身利益的矛盾。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财力资源配置现状方面,全国各省区市中小学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着差异。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面,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均是城镇高于农村,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WWW.133229.cOM
  (三)教育环境存在差异性
  不论是从客观的地理环境来看,还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基础教育设施环境来看,城镇和农村的教育环境都存在着悬殊很大的差异。城镇的交通条件便利,但是农村却很差,上学路途遥远且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很多学生上学非常不方便。教学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校教学楼与教育相应配套设施上都是农村远远落后于城镇。
  (四)人才培养不当
  课本知识只是一点共性知识,共性知识是不能使人成才的,使人成才的是个性知识,共性知识学的越好,占用的时间就越多,学习个性知识的时间就越少,成才的希望就越渺茫。但是我们的教育要求学生好好学习,鼓励学生考高分,实际上是要求和鼓励学生浪费过多发展个性的时间,使学生不易成才。
  
  二、我国基础教育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和制度不合理
  城乡分割制度造成城乡之间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教师分配体制扩大了城乡教师资源之间的差异。现行的校长负责制造成了教师管理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间接地限制了教师的流动。
  (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财政体制要求把发展基础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地方负责筹措与分配,实际上等于默许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客观差异对发展教育的不利影响和制约。农村教育经费中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城乡之间教育基本建设和维修经费、公用经费投入差异巨大。
  (三)主管基础教育的政府级次、职能部门过多
  我国五级政府都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而且基础教育的管理还涉及教育、人事、财政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这样一来,如此多头的管理,一方面会造成政府间交易成本的增大,浪费宝贵的基础教育财政资源,另一方面又容易助长政府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四)教育师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
  城乡教师整体水平与素质存在巨大的差异:就城乡教师的学历结构而言,一些城市地区已开始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甚至本科化,而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合格率仍主要维持在中师学历水平。在一些落后农村地区,代课教师的比例仍高居不下,合格教师的严重匮乏更凸现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差异。
  三、实现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共品对社会经济发展日趋重要。因而,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公共财政和民主财政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晰政府角色,强化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夯实均等化的政治基础
  1.政府应承担起基础教育投资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其应由政府来提供,并努力使均

论文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等化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2.明确界定基础教育服务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多级政府分担经费,既是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资金需要,也是为了促进各级政府支持教育。
  3.履行基础教育服务职能的政府级次不能放置太低。基础教育应由相当于县级的地方政府办学,这样有助于避免因末级基层政府缺乏财力保障而使基础教育不能充分发展的现象。
4.把政府间财政的转移支付视为最重要的手段。不仅可以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基础教育服务的财政供给水平,同时也可以强化中央政府对全国基础教育服务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以此消除或缩小地区之间的不均等。
  5.实施城市和农村一体化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应借鉴国外经验,在教育体制的设计上不应有城乡之分,在财政分配上不应过多地向城市倾斜。
  (二)公平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1.统筹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从教育投入层次来说,教育资源应该更多地向基础教育倾斜;从教育投入的区域分布来说,应该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从城乡教育投入来说,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统筹城乡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减小地区及城乡差异。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实行城乡统一筹划。只有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人们的教育支付差距减小,促进城乡的教育协调发展
  3.建立矫正的补偿平等措施,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国家应该补偿纠正教育资源及机会在配置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建立体现实现城乡间甚至是每个公民间基础教育公共产品均等化服务的公共基础教育,建立和完善财政制度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三)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基础教育服务的过程公平
  1.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基础教育均等。国家应该在全面统筹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具体措施上采取差异策略,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和要求。在政策、经费和师资等方面对落后地区进行倾斜和补偿。
  2.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基础教育均等。国家通过公平的政策与制度设计来消除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教育机会获得中的不当干预。加强对弱势群体阶层家庭和弱势群体阶层子女的扶持。
  3.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础教育均等。首先要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为女童接受教育提供一个安全的学校环境;其次要改革学校教育,调整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内容;再次要引导社会观念,加强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树立性别平等的教育榜样。
  (四)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结果公平
  1.实现最基本的教育服务均等化。国家应根据对基础教育运行的实际调研情况,公布最低的国家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各地的基础教育只允许高于国家标准,而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2.允许基础教育服务地区性差异存在。均等化并不意味着全国的基础教育完全一致,相反,基础教育的均等化应允许在全国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3.教育部门要大力肯定并宣传分数并不具有唯一性。教育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肯定分数不具有唯一性的观念并宣传推广,促使不同特长个性的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重视与积极培养教育。
  
  参考文献
  [1][美]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m].何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陈东生.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政府教育经营理论创建与实践机制选择[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7.
  [3]陈敬朴.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6]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6).

论文网在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